十道和外國同學吃飯或是potluck 的菜色

留學真的會花很驚人的時間在煮飯這件事上,當然這也是個人選擇。在台灣也滿常吃義大利麵三明治什麼的,以為來瑞典食物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後來發現C/P值實在太低了,所以後來是能煮就自己煮(非常有意識地消耗從台灣帶來的食材,轉眼也快去交換了),煮著煮著就會想,食物果然是台灣人永遠的鄉愁啊。

這邊的亞超比想像中萬能許多,有賣義美的包子(標價和台灣差不多,但就是幣別換了……)、海底撈鍋底、沙琪瑪、台灣烏醋、鳳梨酥、馬玉山各種沖泡式飲品、還有各種醬料應有儘有(李錦記大概全口味都有了吧)。之前去紐約搬了沙茶醬、胡麻醬、麵線、一款我在台灣喝的咖啡,維力炸醬,除了後兩項其他後來發現瑞典都有賣,雖然蛋餅皮、貢丸這種超級台味的東西還是找不到,但要小解鄉愁倒也不是難事。

來這裡真的會煮很多以前沒煮過的東西,不過邀請幾次同學朋友來家裡吃飯,著實發覺飲食習慣上還是有些差別,但餐桌上的文化交流,也真的是留學生活最有趣的部分之一。以下就簡短記錄心得:

絕對不會錯的菜色:

  1. 餃子:接受度很高,一般亞洲餐廳也有賣,所以外國人很熟悉餃子的概念。自己做餃子皮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做了才知道台灣餃子店成本有多低。
  2. 壽司:之前有提過瑞典人對壽司的狂熱,所以這邊一般超市幾乎也都買得到做壽司的材料,還有壽司專用的醬油跟竹簾。

開胃菜&湯:

  1. 涼菜:這一道簡單來說就是冬粉拌紅蘿蔔絲、小黃瓜絲,吃葷的話可以再加雞肉絲或豬肉絲,然後加醬油、烏醋、糖、麻油(可加可不加)。適合人數多的時候做,上次做了滿滿一鍋竟然吃到幾乎不剩,成本又不高。
  2. 不建議煮湯:外國人不喝清湯,覺得是抹布水,上次燉了雞湯不受青睞簡直挫折,後來燉都找華人一起喝重拾信心。又一次做羅宋,但顯然別人文化裡的東西也做不到位。

合菜菜色:

一般若說要吃中菜,他們的想像通常是吃飯,所以就得炒幾個菜:

  1. 炒青菜:薑蒜爆個香,放個菠菜高麗菜青江菜,拌點蠔油就很好吃
  2. 番茄炒蛋:一樣簡單又下飯,可以讓桌上的顏色豐富一點
  3. 麻婆豆腐:另外一個講到亞洲菜的特色就是辣,麻婆豆腐算是可以淺嚐辣但又不會太辣的選擇,也算是好煮下飯,豆瓣醬加上蔥,也挺好看的。個人感覺是不特別合他們胃口,但外國人會很願意一試的菜色。
  4. 宮保雞丁:這道菜比較麻煩,要切蒜薑蔥還要加花生粒和乾辣椒,講究一點還得醃肉,不過我覺得比麻婆豆腐受到喜愛,每次煮幾乎都不會剩。(但我也沒煮幾次)如果是找伊斯蘭教的同學來吃,我覺得很適合

其他:

  1. 火鍋:是很不錯的選擇,沒什麼要切的,東西全部丟下去就對了。結果我同學最喜歡吃的是黑輪跟沙茶拌飯,我也是醉了。
  2. 椰汁西米露:這也是我出國之後才學的,不難做,材料亞洲超市也都有,瑞典人吃很甜,糖請務必多放。

 

其他同學補充:牛肉麵、紅燒肉/滷肉、煎年糕、蘿蔔湯裡的白蘿蔔(湯依然被表示奇怪)、糖醋相關、咖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