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 from here.
這個問題太多人問了,可以很簡單敷衍回答,也可以聊上許多。
大多數人的問法會是:為什麼選瑞典?這個問題也不過是在問一個理由、一個動機,只是對於一個走火入魔的申請者而言,聽到這個問題會瞬間聯想到以下幾題變形題:為什麼選擇斯德哥爾摩?為什麼選擇SSE?為什麼要念Master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這些是在面試前一定得準備好的,看似也都是在問動機,但答法卻不盡然相同。
人家就是在問妳的動機是什麼廢話那麼多,Here you go.
我自己的起心動念,一來是自身條件不完全符合英美目標學校的標準,二來是英美Master in Management的學位選擇相當有限,於是很快就開始看其他國家的碩士學位。在真正開始開始搜集學校資料前,我有訂下兩個理想學位設置的條件:
- 兩年的課程設置
- 學校須在大都市(Metropolis)
其實這兩個條件,說穿了就是為了工作機會和資源。這並不是說,到鄉村唸書就沒機會沒資源,而只是單純考量機率和成本而已。另外,對我而言,校內學習並不會是未來的唯一重心,畢竟管理學作為一門實務導向的學科,把課本嚼爛了也不見得能得到太多真正實用的知識。我對商管的態度建立在經驗累積上,所以比較長的學期時間事實上是換取經驗的必要條件,而身處在大都市,無非也是為了參與強度更強的商業活動。
另外一點比較個人的理由是我熱愛城市,申請路途也不乏有人推薦一些可以專心唸書,位處鄉野的好學校,尤其大部分在城市的學校侷限于昂貴的校地,往往沒有電影裡偌大的校園,沒有藍天草地,像SSE只有一棟樓,就是一般人經過校門還不知道那是一間學校的一棟樓。不過我滿確定在鄉野生活不是我的理想,再美的環境跟再乾淨的空氣於我都是好山好水好無聊。
如果有稍微研究MIM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要達到這兩個條件的學位非常稀有,倫敦最好的LBS只有一年制MIM,連年蟬居FT MIM Ranking第一名的St. Gallen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所以我最後的School List其實多數都不符合這兩個條件,而我在發現SSE時只能說是又驚又喜,而且它竟然還有實物導向的經濟學碩士學位,也真的是非常稀有。(後來沒有申請經濟學又是後話了)。
但這最一開始的想像,在最後決定學校的時候,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