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找房子這件事 – 斯德哥爾摩、巴黎、新加坡

回到瑞典第五天,在朋友的幫忙下艱辛地裝好wifi(希望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得自己裝wifi),決定用一篇文章慶祝。在瑞典回程飛機上心情有點複雜,一方面可以見到好久不見的朋友們,但另一方面得接受日落在下午三點十四分的事實,還有接連下來找工作的壓力。

但這幾天忙得幾乎不記得有日落這件事,常常莫名其妙一天又過了。隨著wifi裝好,也算是暫時安居下來,沒意外的話現在住的地方會一直住到畢業,這是一件值得落淚的事,畢竟過去半年換了六個地方住,現在的居所是第七個地方,終於有一個地方可以住超過二個月,非常值得慶賀。

所以,在國外要怎麼找房子?這篇主要即是分享這兩年我住的地方是怎麼來的。

瑞典:

居所一:學校介紹的第三方宿舍,斯德哥爾摩的租屋非常難找,當時舉目無親又身在台灣,為了省事就住學校推薦的。事實證明一樣的價碼可以住到離市中心更近的小studio或是和人分租的公寓雅房。

居所二:我現在住的地方是要去交換的同學轉租給我的。我大概在兩個月前開始問人,好像問第二還第三個就問到了,算是非常幸運,地點好空間大又比較便宜。事實證明很多房子,尤其是好房子,是還沒或是根本沒有公開招租就被訂走了,釋放訊息給認識的當地人非常,非常重要。大家也比較喜歡把房子租給認識的人。

新加坡:

居所一:臉書的社團找的。我找房子的時限非常短,一知道要去新家坡就加了很多臉書社團找短期租屋,有去泰國實習的朋友建議如果真的找不到,可以先住airbnb到當地再看房子也比較有保障,很幸運沒幾天就找到一個分租雅房,只透過視訊聊了一下然後看了屋況跟未來室友就決定租了,因為價錢合理交通方便,新加坡短期房子也是難找到不行,所以也沒花多少時間考慮。

居所二:Airbnb 簡單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它可能比較符合實際房市,最大的敗筆是我天真以為airbnb的房子品質比較好,就沒有去勘查,結果我付了上一間還貴上300多新幣的月租,地點在比較亂的區域,空間只有一半還沒有窗戶,不能用廚房,浴室還是在廚房裡搭建的,最崩潰的是房間是一個大房間隔間出來的,得和另一個分割房間共用冷氣,就是牆壁上開一個洞讓一台冷氣吹兩個房間,完全荒謬無比。住沒一個禮拜就決定搬家。大概花了一天就找到下一個。

居所三:也是臉書社團找的。也是一個公寓雅房,地段好,樓層高,房間窗明几淨,房東還每天弄早餐給我吃。沒記錯的話價錢只有上一間的一半(因為前一個房客已經付掉了大半),事實證明最貴真也不是最好。這間和上上一間都是剛好卡在前一個人租約還沒到期,我是補在兩個租期之間,但似乎都租到低於行情的金額。

巴黎:

居所一:學校安排的,慘況上一篇文章有概述,就不再贅述。

居所二:PTT找到的。那時候時間也壓得很趕,巴黎租金高得不行,很多地方屋況差強人意(巴黎聞名的蝸居),又要求保證人,只好求助鄉親父老,說明自己的狀況。當時很感動很多人伸出援手,大概有七八個人聯絡我,最後我住的地方是在PTT上找到的。當時房東沒打算要出租,但我們也約了一次見面聊聊,大概看我一臉不是壞人樣又應該不會燒掉就答應租給我了。

一些結論:

  1. 要讓全世界知道你在找房子,空房子很多,沒打算出租的也很多。
  2. 臉書社團雖然沒保障,得依靠自己判斷房東可不可靠,但也不盡然沒有好的房子。
  3. 可以的話,親自走一趟見見房子跟房東不會錯的。
  4. 好房子搶很快,越快決定越好,錯了總是有可以重來的機會,只是耗財傷神。(但我為了不流離失所通常會賭下去)
  5. 通常不會真的沒地方住,只有沒足夠的錢

遷徙這半年真的是有些累,搬家是件疲憊的事,但終於有個地方可以待久一點了,祝各位找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