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路遙 – 歐洲瑞典返台及台北天閣南西隔離十四天紀錄

11/20 更新:

  • 12/1-2/28期間(不確定2/28是否就截止),不論是否有台灣國籍,入境及轉機登機前須附:3日內COVID-19 核酸陰性報告
  • 日期以報告日與工作日計算,不算入當地國定假日
  • 可為紙本正/影本或電子報告,內容要清晰清楚且完整
  • 報告內容必須含:登機者護照姓名、出生年月日(或護照號碼)、採檢日及報告日、疾病名稱、檢驗方法及判讀結果等
  • 如果有特定國家取得檢測有困難,經外交部確認仍可登機,但須採取入境檢驗措施
  • 12/1是當地班機啟程日,不是班機到達台灣時間

時隔一年再發文,完全沒想到會是這個主題。

我從小就是一個喜歡搭飛機的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搭飛機的時候有一種把各種煩惱拋到九霄雲外的魔力,在飛機上有電影可看,又偶爾有機會和鄰座的人開啟對話,萍水相逢毫無壓力的閒聊總是特別有趣。後來選了一個離台灣超過八千里的國家工作,從來沒有覺得這是特別遙遠的距離,畢竟搭上飛機儘管要花上十幾個小時,加上轉機時間有時候整趟旅程超過24小時也不少見,但總是會到的。

隔離倒數兩天的日出。

2020年的疫情,第一次讓我覺得返家路遙,長路漫漫。

一月投完票好,決定在瑞典工作後,答應家人每年返台兩次,原本打算利用瑞典的夏日假期再回家一趟,,然後疫情爆發後,這個承諾只能一延再延,之後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歐洲疫情爆發後人心惶惶,航空公司紛紛宣布航班停飛,歐洲大國一個接一個封城,於此同時瑞典的防疫政策介在有跟沒有之間,雖然多少還是會擔心不知道病毒何時會找上自己,但對於還有過著一般生活的選項,心裏還是覺得有點幸運。

三月在一波逃難潮中,認識的幾個留學生也都回去了,家人甚至傳了一張「子女回國防疫注意事項」給我,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很明顯,畢竟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數月,數週乃至數日疫情會如何發展,各國政府又會怎麼因應。當時我還不熟悉新工作的工作週期,不敢貿然離開,就怕有事情遠距處理不了,所以選擇了原地持續觀望,後來經歷了夏天疫情趨緩,以及瑞典政策方向也大致抵定,和公司老闆討論了未來一兩個月的工作內容跟遠距工作的可行性後,決定回台灣一個月。

雖然講起來順理成章,但其實考慮回台已經有一段時間,但兩週隔離非常讓人卻步,想著各種沙盤推演,真正下定決心後隔天就訂好了兩週後的機票。這也是聽過許多人的經驗說現在航班比較不穩定,建議離起飛日比較近之後再訂機票。我在訂的時候就決定長程那一段訂華航或長榮,原因是不需要再轉機一次,以及防疫會做得比較好,減少風險。

看了一些心得文後,我最後選擇是10/24從荷蘭直飛台灣,前一天先從瑞典搭KLM飛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旁的過境旅館當一晚搭隔日早上11:00的華航,從阿姆到台灣來回票價大概是1000歐元。

在此推薦一下過境旅館CitizenM,環境乾淨舒適,設備也滿新的,我那時還可以選有面對機場的房間,而且服務非常好,走路五分鐘就可以到機場。順帶一提,本來想說週末飛就不用請假,但因為抵台時間是週日早上,隔離會是週一起算,所以會失去兩個週末,這對只回去一個月的我來說有一點可惜,有些旅館還會收加收提早入住費用,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Q:出發前的準備?

確認完機票之後就可以立刻開始找防疫旅館,因為機票的選擇比旅館少,我以優先考慮航程時間,再看哪些旅館有床位。找旅館真的是一件蠻耗時的事,畢竟是要被關十四天的地方,又要一邊工作,實在不想被雷到,又看到一些心得說付了大錢結果居住條件不佳,所以我也試著找有住宿經驗的人詢問第一手經驗,也感謝家人跨海即時幫忙詢問空房,我們的作法是先把覺得還可以的旅館預定下來,通常一週後才會需要繳費用,到時再確認要付哪一家,以下是我對旅館的條件,最後選擇的是天閣南西,一晚四千含三餐,費用需要一次付清,並且因為我飛機早上六點到達台灣,還需要加收半天的早進費用。後面會再提到入住心得。
住宿條件:

  • 乾淨明亮
  • 有對外窗
  • 東西不要太難吃
  • 鄰近商圈(方便叫外賣)
  • Wifi穩定,隔音好(隔離期間需要工作,有大量會議)
  • 有辦公桌椅可
  • 辦公預算2000-4000

訂好機票和旅館後,其實不是鬆一口氣而是對將來的旅程有一點壓力,畢竟離出發還有一段時間,以及這個時期真不是最適合飛行的時候,不知道會有什麼變數。除了生活上盡量減少社交(畢竟一有症狀最好還是留在國外…),也花了很多時間查其他人的飛行經驗。在防疫上的準備,我的結論是做好基礎防護(我準備了十個口罩、一瓶消毒噴霧,一瓶乾洗手,記得都要是100ml以下),旅程上盡量減少跟人的接觸,身上帶一點乾糧避免到機場餐廳用餐等等,聽一些已經飛回台灣的朋友分享,以及觀察這幾個月台灣境外案件增加的情況,我後來沒有特地準備塑膠面罩、護目鏡或防護裝等,搭機時有三四位全副武裝,小心一點總是好的。現在回頭看來整個旅程是滿順利的,沒想像中的困難,行前不需要太過自己嚇自己。

另外覺得最感謝年初的自己重辦了本來已經失效的門號,並且放了一些台幣現金在身上,這兩項東西在後來快速入境台灣的幫助非常大。但沒有的話也不是世界末日,只是要花比較多時間而已。在機場買SIM已經有很多人分享,一下飛機就有指引。沒有現金在機場也可以領現金。

{ 航程 }


Q:上機前的準備?

上機前的準備已經有很多前人分享,但最近疫情又再度爆發所以最好出發前再確認一下當前的規定。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出發前上網登錄入境檢疫系統(https://hdhq.mohw.gov.tw/Default1?openExternalBrowser=1),建議填寫時間是在班機Check-in 之後,因為系統會問座位號碼。然後就是在登機30分鐘前把手機sim卡換成台灣的,把乾洗手跟消毒噴霧放在隨手可得的位子就差不多了。

Q:飛機上人多嗎?

從瑞典到阿姆的那一班飛機全滿,整機強制戴口罩,所以機上非常安靜,但空服員還是有發小點心供乘客果腹。從阿姆到台灣的那一段座位基本上兩個人之間會至少隔一個位子,印象上人還滿多的還有不少外國人,但鄰座有一個乘客說她有要求整排座位都沒有人但上機後發現隔座還是有一個人,最後她也有換到空排位,所以應該沒有滿班,但她跟好幾位機組人員交涉所以我有點不知道意義何在。

Q:飛機上的用品可以使用嗎?你有吃飛機餐嗎?

當然任何陌生物品接觸都有風險,即便非常微小,但我自己是都有使用耳機毯子枕頭那些備品,雖然不能完完全全保證這些東西在運送途中沒有沾染病毒,但那個機率我自己是覺得微乎其微,並且相信華航的評估把關。擔心的話在上機後可以用消毒液全部差一遍,我是三不五時用乾洗手,用噴霧噴一下用品跟把手等等,全程戴口罩則是必須的。

為減少和乘客的互動,飛機餐都只有一種選項,並且沒有像以前提供各種飲料。我本來就不是很愛吃飛機餐,但還是吃了幾口,補充一些水分。觀察鄰座大部分的人還是有吃食物,不過應該還是有些人沒有領餐,空服員最後有在詢問有沒有人要多拿餐點。

Q:抵台之後呢?

看到飛機漸漸降落,窗外的綠色稻田越來越清晰,真的是有些莫名感動,畢竟從來沒有想過回家的路會這麼地遙遠。

降落之後,打開手機門號就會收到居家檢疫申報憑證,機場人員會核對資料,並且告知隔離結束日期,然後放行,整體流程很順暢。有滿多人需要當場買SIM卡的但我不需要所以就略過了長長人龍。現場的工作人員滿多的,有問題都可以詢問,之前提到的入境健康聲明如果忘了填寫這時候還是可以上網填,但我希望前置作業是能做好就先做好。

提領好行李就可以跟著指示走搭防疫計程車,計程車上車處有一個小服務台會登記你的個人資料及防疫旅館地點,同時司機會幫忙消毒和搬行李上車,大台北地區乘客都只需要付1000元,超過跳表部分的費用會由政府補助,所以現金帶1000元就夠了。整個過程真的非常快速,從落地到計程車上車整個過程不出30分鐘,真的是非常想念這個效率。

{ 隔離 – 天閣南西}

進入隔離已經要進入尾聲了,出發前也是有一點點擔心隔離時的情況,之前疫情高峰的時候天天待在家偶爾還能出門散步都快悶壞了,最後甚至還搬了家,被嚴格限制出門14天不知道會是什麼感受。一邊遠端工作覺得是幸也是不幸,能有事情可以忙又不用用到休假很是感激,但一方面也擔心工作會出現技術上的問題,雖然理論上有穩定網路就沒問題,但有時人算真不如天算。但在隔離將盡的這個時候,整體感受跟飛行一樣,行前擔心很多,想著各種突發狀況,但實際上還算滿順利的。

旅館方面,我非常開心這次住到天閣,最滿意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們的服務。在隔離期間,基本上就是跟外界斷了聯繫,這裡的服務人員基本上就是扮演你跟外面實體世界的唯一橋樑,除了回覆訊息非常快速之外,幾乎有求必應,態度也非常好,如果有外送也會非常快速送上來,讓人覺得自己不是在隔離中孤立。我有一次多要了四瓶水他們還問要不要提供更多,因為滿多人喝得水量都比我還多。諸如此類的細節讓人感到貼心。

行前最擔心的工作狀況最後也安全下崗,如果我沒有開視訊盡頭我同事有說根本不覺得我人在台灣,房間的隔音滿好的,因為面對大馬路偶爾還是會聽到車聲哨子聲,但不至於影響工作。網速還還OK,我有注意到有時候網路會不見或是訊號比較弱,但是我開會的時候剛好都錯過,所以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

硬體設備方面也沒有什麼好挑惕的,設備不是非常新但也還算乾淨,有按摩浴缸還可以一邊看電視很棒,硬要挑剔的話大概是辦公椅上有積塵,然後浴室的淋浴區會漏水,但對我來說都還是可接受範圍,為了不麻煩服務人員還要換房什麼的我退房後才有把這些問題反映給櫃檯。

另外就是很多人關心的食物,我覺得沒有什麼比圖片更能說話的了所以請參考以下的圖。大抵來說食物滿好吃的,份量很足,口味偏日式,放飯時間也非常準時,我常常覺得我一整天都在吃東西,還沒有餓下一餐就又來了,打開便當也有一種開驚喜包的錯覺(早餐倒是沒有特別驚喜..)。我不是一個很愛吃便當的人,但第一週幾乎都會把便當吃到八九成,尤其是那個飯真的比瑞典買到的米好吃太多,也很愛紅藜飯。不過第二週發現菜單重複不少,我就沒有那麼期待每天便當抵達的叮咚聲了。如果重來一次,我應該會選擇第一週自己叫外送,第二週再訂他們的食物,另外一個原因是第一週我時差很嚴重,常常睡過吃飯時間,浪費了一些便當…。

之前有人的心得提到天閣的房間光線不夠明亮,但我自己的經驗是還好,出發前有問能不能自己換燈泡,櫃檯是說不夠亮可以多要檯燈,但最後我也沒有多要燈,可能跟房間窗戶朝向哪個方位也有關。

洗衣的部分,我是只手洗貼身衣物,帶夠一般的衣服就好,反正隔離期間也沒有要見人,運動服可以多帶幾件,因為流汗之後很容易臭不適合再穿,但排汗衫通常也滿快乾的。


常有人問隔離會不會很無聊,我是完全沒有覺得時間很多,除了出發前就有計劃做一些可以做的事,第一週調時差浪費了不少時間無法入睡,但也不好起來做別的事情以免精神又來了影響到隔天工作,另外就是剛回台灣覺得台灣新聞真的是太有趣幽默了,我常常可以看超過一個小時(但第二週就有點失去興趣…)。整個隔離就在吃東西工作洗澡睡覺看電視中無限循環,偶爾運動看書跟朋友聯繫中度過,老實說真的沒有覺得閒到發慌過,甚至還覺得時間有點不夠用。

可以帶在身上或請家人準備送到旅館的東西

  1. 一套餐具,筷子湯匙叉子刀子
  2. 滑鼠墊 (天格南西的桌子是玻璃桌,需要墊東西,我是用一張紙代替)
  3. 瑜珈墊
  4. 一小罐手洗衣精
  5. 指甲刀
  6. 褪黑激素 – 待在隔離房裡白天比較容易再度睡著,很需要調時差的可以考慮一下
  7. 其他自己想吃的東西

以上心得大概是這樣,很多人討論旅外台人到底這時候應不應該回台,也有不少人因此跟家人發生衝突或是內心有極大壓力,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只是最後看疫情的終點遙遙無期,時不時聽到身邊友人同事家中傳來噩耗,最後覺得無論如何家總是要回的,這次新冠病毒又再次驗證了人算不如天算,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盡所能把防疫工作做好,遵守規定降低可能帶給台灣的風險,也許是在想家跟保護家人之間,能夠取得最大的平衡了,也很感謝家人在這一路上的支持。一點心得分享給各位,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這次疫情,也希望在海外隔離的各位不要忽視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