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回顧 – 現職

去年三月的時候默默換了一份工作。很多人問為什麼離開前公司,其實也沒有什麼非得離開的理由,公司經歷了一個小重組,但還算待我不薄,加了薪換到了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組。還記得第一份工作簽完約那天踏出公司時,我還對自己說無論如何好好待滿五年吧。那天下著小雪,很冷,但內心真的完全準備好為這ㄧ間公司好好賣命個。結果不到一年半再度打臉自己,機緣是之前有緣無份的職位又重新開了缺,輾轉面試後便獲得了目前的職位。當下也沒有看其他機會,真要說為什麼要換工作,大概就是看到了更想做的事,還想多多嘗試。

新的這一份工作是在瑞典5G設備電信商愛立信做全球行銷,就是之前Sony Ericsson那個手機品牌的後半部。職位名稱很抽象地寫進Unifying value proposition,我們組隸屬於策略內容行銷,主要負責的就是定義愛立信的價值主張並在各行銷活動中確保其執行的一致性和共創效應。這大概也屬於以前怎麼想像不到的工作類型。需要這樣的角色的公司通常都具有一定規模,也要對行銷有足夠重視(也就是願意花錢投資的意思)。

剛上任時果不其然有一段不短的陣痛期,通訊產業的調性跟以前做過的電子和金融消費品有很大的差異,行銷的手法也非常不一樣。幸運的是我有帶我的小老闆非常有耐心地補足我知識上的缺乏。小老闆年資十幾年,從工程師做到行銷,從區域市場做到總部,資歷完整經驗豐富,卻非常歡迎我挑戰他的想法或覺得不合理的事。能在職場有亦師亦友的關係真的很難得。

這份工作正式成為我人生目前做過最長的正職,細心一點的人或許會意識到我是在疫情間就職,之後就無縫進入所謂混合式辦公的模式。疫情剛開始之際,有許多關於遠端求職或辦公的教戰守則,不知為什麼我這一年半來覺得沒有什麼太值得分享的技巧或經驗,當時面試也是在線上,第一次見到同事也是上工半年後的事,一切都非常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總結來說,第一次轉職來得毫無預警,面試也算順利,可能就是跟這間公司有緣吧,到目前為止也待得愉快,內部有很多不同的機會也公司也非常鼓勵員工內轉發展不同技能,覺得是一間跟自己三觀有合的公司。如果有人也在其他公司做類似的工作,歡迎聯絡交流分享心得。

五年回顧 – 序

每到八月就提醒自己到瑞典生活又將滿另一年了,不可思議。

昨天跟準備出國唸書的親戚通了電話,他詢問了準備標準化測驗和選系的建議,跟我當年出國前的徬徨如出一徹。五年年如果被問到畢業後要不要回台灣,答案大概是會試試看找工作,運氣好找到的話會先留下來工作個兩三年吧。超過這兩三年的事,當時實在很難想像。

但我現在就站在這個兩三年後的分岔點了。

當時在選學校的時候,我曾經設了兩個條件,一個在大城市(metropolis),一個是學位至少要兩年。現在回頭看這個兩個條件依然覺得滿合理的,但當時讓步接受了斯德哥爾摩,想說它雖然不是metropolis但好歹也是一國之首,結果還是造成了不適應,私心而言斯德哥爾摩的繁華跟台北仍然差了不小的一截,加上語言屏障我仍然常有自我意識綁手綁腳無法舒展的痛苦。這一年又再次重拾瑞典文,也知道這一條路只會長不會短。

待滿了五年,也體認到出國前的各種想望,沒有想像得那麼遙不可及。但這一切仍只能靠時間來體驗。深切感受到資訊不對稱而帶來的各種文化套利有多可觀。許多人懷抱著好奇心踏出家門,想學習觀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但才發覺當自己以為踏進了世界運作中心,卻同時也是將作為一個外來者的自己推向社會少數的那一端。而日日夜夜,就是在這樣的夾縫裡尋求生存,嘗試建立生活。

在瑞典的第五年,我也步入而立。換了一份工作、買房訂婚通通在這一年發生。想多留下一些隻字片語,這一篇姑且當作是序,歡迎訂閱這個部落格繼續看下去,目前暫訂的主題有:

  1. 轉職的契機與新工作內容
  2. 糾纏不斷的瑞典文
  3. 融入一個社會
  4. 對於婚姻的想像與理解
  5. 文化解讀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