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旅人的備忘錄- 來瑞典看極光

瑞典是世界上觀賞極光(Aurora Borealis)的最佳地點之一。2024和2025年,由於太陽活動周期達到高峰,極光的出現頻率和強度將會顯著增加,是來瑞典看時機的好時機。在這篇指南將為你介紹來瑞典看極光的最佳時機、地點及旅遊建議。

為什麼選擇2025年來瑞典看極光?

2025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因為它正處於太陽活動周期的高峰期,也稱為“太陽極大期”。在這個時期,太陽活動(如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非常活躍,這使得極光現象變得更加頻繁且壯觀。這意味著,2025年的極光不僅出現次數更多,而且色彩和強度也會更為驚人。對於熱愛自然奇觀的旅行者來說,2025年是難得一遇的極光觀賞年。

最佳觀賞時機

極光在瑞典的冬季最為常見,通常從9月至次年3月是觀賞極光的最佳時期。在2025年,12月到2月將是極光活動最活躍的時段,因為這段時間夜晚較長,天氣也相對穩定。

具體時間建議:

  • 12月中旬到1月中旬:這段時間是瑞典的極夜期,白天極短或幾乎沒有,觀賞極光的時間大大增加。
  • 2月初到3月初:天氣開始變暖,但夜晚仍然很長,極光依然頻繁。

最佳觀賞地點

瑞典的北部地區位於北極圈內,是觀看極光的最佳地點。以下是一些特別推薦的觀賞地點:

1. 基律納(Kiruna)

基律納是瑞典北部最著名的極光觀賞地點之一。這裡距離北極圈僅200公里,遠離城市光害,極光觀賞條件極佳。此外,基律納還有著名的冰酒店和阿比斯庫國家公園,能讓你在觀賞極光的同時體驗更多北極圈的獨特活動。

2. 阿比斯庫(Abisko)

阿比斯庫國家公園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乾燥的氣候,被譽為世界上觀賞極光的最佳地點之一。這裡有一個名為“極光天空站”(Aurora Sky Station)的觀光設施,提供了專業的極光觀賞服務和設備。

3. 耶利瓦勒(Gällivare)

耶利瓦勒是一個較小的北部城鎮,風景秀麗,環境清幽,觀賞極光時少有光害干擾。此外,這裡還有豐富的薩米文化體驗,可以讓你的極光之旅更加豐富多彩。

觀賞極光的建議

  • 關注天氣預報:清晰、無雲的夜空是觀賞極光的必要條件。建議隨時關注天氣預報,以便選擇最佳的觀賞時間。
  • 帶上保暖衣物:瑞典的冬季極其寒冷,尤其是在北部地區。保暖衣物(如防水羽絨服、厚手套、圍巾和帽子)是必備的。
  • 選擇合適的住宿:選擇遠離城市光害的住宿點將大大提高你看到極光的機會。北部地區有許多提供極光觀賞的特色住宿,如玻璃穹頂房或冰屋。
  • 參加極光團:如果你是初次來瑞典觀看極光,可以考慮參加當地的極光觀賞團。他們通常配備專業導遊,能夠帶你前往最佳觀賞地點,並提供極光攝影指導。

其他注意事項

  • 尊重自然和當地文化:在觀賞極光的過程中,請務必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薩米文化,不隨意丟垃圾,不打擾野生動物。
  • 準備相機和三腳架:如果你打算拍攝極光,一台高感光度的相機和穩定的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建議提前學習一些極光拍攝技巧。

結語

2025年將是瑞典極光觀賞的黃金年份,無論你是極光愛好者還是初次體驗者,這次旅程都將是你人生中難忘的經歷。希望這份指南能幫助你準備好一次完美的極光之旅,親眼見證這一大自然的壯麗奇觀。如果你想和當地人一起客製你的極光行程,歡迎聯絡我

寫給旅人的備忘錄 – 打開斯德哥爾摩的方式

睽違五年,這系列終於有新的產出。

疫情結束後,我部落格關於瑞典旅遊的文章,瀏覽量直線上升。多數的時候,人們來到瑞典,大多沒有明確想要去的景點,約莫是有個北歐行的目標,斯德哥爾摩貴為瑞典首都,順理成章成為旅程的一站。

我很少遇到會把在瑞典行程排滿的人,大家通常都比較隨意的風格,醒來了才開始想當天要去哪裡,要吃什麼,配心情配天氣配體力。斯德哥爾摩比起很名勝大城,並不是一個很觀光豐富的地方。如果沒有離開市中心的打算,就會走著走著,怎麼又走回了古城(Gamla Stan),逛著逛著,繞了一圈又是那個熟悉的街角(明明才待了三天)。

但如果是一個有明確喜好的人,瑞典就會成為ㄧ個看不完、充滿層次的地方。例如,喜歡家居的,這裡有無數的家居店令人往返流連;喜歡吃的,北歐食物有其值得細細探索之處還有各種異國餐廳;喜歡自然的,那便是整片森林和湖水風光人能讓人看了發愣。如果是一個什麼都不喜歡的人,我或許可以想像斯德哥爾摩於是成了一個沒有個性,透明而平淡的漂亮明信片。

感受到旅遊回溫,連續幾個月都有朋友來玩。我很喜歡朋友來,除了敘舊之外,就是讓我有機會研究各種打開斯德哥爾摩的方式。下面奉上三種可能沒那麼熱門但十分值得嘗試的玩耍提案:

搭船遊群島

斯德哥爾摩貴為北方威尼斯,以船為交通工具十分普遍,不少人是住在小島上靠船通勤。比起已經很多人知道的:搭郵輪去塔林、里加、赫爾辛基等等城市,我更喜歡搭船到不同的小島上。這種行程通常一日之內可搞定也比較沒那麼折騰。到了小島多數時候就是隨便走走,去僅有的咖啡店或餐廳消磨時間,有些船商會提供主題式的導覽,但我就沒參加過了。

我最喜歡的路線是去Artipelag藝術館,冷知識是它的創辦人Björn Jakobson 同時也是瑞典知名幼兒品牌Babybjörn的創辦人。

https://www.stromma.com/en-se/stockholm/excursions/day-trips

參加Moveat

本來很猶豫要不要分享出來,怕公開之後我就再也買不到票了,但這實在有點好玩需分享。Moveat就說Move 和 Eat的組合。這間公司會不定期推出活動,而活動當日會有數個合作餐廳,參加者可以在指定時間內隨意排序拜訪,而每個餐廳會準備一道的菜迎接參加者。我上次參加的是八間餐廳(例如有米其林推薦的oxenstiernan,但我覺得他們準備的餐點十分普),從早上11點吃到下午三四點,每一間的份量不多但吃得頗開心,有不少滿知名的餐廳參與,售價550克朗,又能和朋友ㄧ起走走吃吃聊天,值!

最後就是跟當地人在家一起做傳統瑞典食物,像是肉桂捲或肉丸。我實在有點看不下去某些觀光餐廳的食物不好吃卻仗著名氣總是人滿為患,尤其許多瑞典菜其實做起來並不難。想要體驗家常瑞典菜最好的方式就是到瑞典人家一起做一起吃(謝謝我老公總是扮演瑞典肉丸by瑞典人行程中瑞典人的角色),上次我朋友來還把肉丸捏成了米奇形狀,是否溫馨又可愛。網路上可以查到提供這個服務的人,真的找不到再聯絡我。

– 聽演唱會 –

瑞典據說為音樂出口大國,僅次于英國和美國。我覺得除了他們從小重視音樂教育之外,還有許久以前就有打開國際市場的野心,像是ABBA在歐洲歌唱大賽唱英文歌可見一斑。很多音樂人來自瑞典,卻不見得喧喧嚷嚷貼上自己是瑞典音樂文化代表,很有一種在音樂無國界的味道。也因為如此,許多大團巡演都會來斯德哥爾摩或哥德堡這個人口僅一千萬的國家,因為人少票也相對好買,這真是難得瑞典廣結善緣的一面。如果有機會來,不如查查有什麼演唱會可以去,搞不好會聽到下一個天團,尤其是重金屬樂團們。

如果你也有喜歡的打開瑞典的方式,歡迎分享給大家囉。

寫給旅人的備忘錄系列:

  1. 斯德哥爾摩跟你想的不一樣 – 旅遊建議及常見問題快問快答
  2. 斯德哥爾摩熱門景點點評
  3. 如何像個斯德哥爾摩在地人?
  4. 為什麼Kajsas Fisksoppa魚湯這麼紅?
  5. 斯德哥爾摩推薦瑞典及非瑞典餐廳
  6. 在斯德哥爾摩喝咖啡的地方跟最好吃的肉桂捲
  7. 斯德哥爾摩的日常遊蕩
  8. 打開斯德哥爾摩的方式

懶得排行程?不知道怎麼訂位?喜歡小眾的旅行方式?歡迎聯絡我協助你安排行程!

在斯德哥爾摩被偷的經歷及後續處理

這是一篇2020年八月寫在臉書分享的舊文,以防有人需要類似資訊就順手貼過來了。

昨天我在Odenplan 的espresso house後背包整個被拿走到現在都還有點驚魂未定,雖然今年瑞典求學或工作的人可能比往年少許多,但還是上來提醒大家一下,雖然北歐治安傳說相對良好,但心有歹念的人全世界都有,千萬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我來瑞典第一年就聽說好幾個人的手機被偷/搶走,也聽過咖啡店有人電腦直接從包包裡被拿走,沒想到事隔幾年自己還是被小偷擺了一道。

事發非常快速,我本來一個人在咖啡店工作,後來幾個朋友來我們想換位子,然後我就把背包放在腳邊地上,旁邊也有我朋友的包包,本來咖啡店人不算多但突然就很多人走動(包括我們換位子跟店員來收碗盤),所以我就想確認包包還在不在,然後它就真的不見了…保守估計從被偷到我發現不超過十分鐘,甚至不到三分鐘都有可能。後來店員有說她看到有人拿走我的後背包,她有正確形容我後背包的特徵,但她看到拿的人其實後來還在店裡(但店員也不是百分之百確認是同一人),我也有上前要求請那個可疑人讓我看他附近有沒有藏包包的跡象,但可惜沒有看到。找了快一個小時我們才終於放棄。後來店員有說Espresso House 偷竊其實不少見,尤其他們沒有店內監視器,小偷也知道並利用這一點行竊,所以真的發生了他們能幫忙的並不多。被偷的東西包括兩支手機鑰匙電腦電子閱讀器,接下來稍微分享一下後續處理,希望你們都不會用到:

  1. 立刻上網報案:https://polisen.se/utsatt…/hjalp-och-stod-fran-samhallet/

報案基本上很雞肋,不太可能會破案,但公司財產如果要跟保險公司索賠需要報案編號,所以我還是要報,報完之後你會收到一封信說police report 會在5-10天內送達你家,但如果你很急(像是我)可以直接去警局,有機會當場拿到報告。報告內容可以填寫遺失電子產品的序號,建議大家現在可以一保留這些序號,如果未來贓物被尋回他們會靠這個序號找主人。序號通常在包裝盒子上有,Apple產品同一個ID下都可以在某一個裝置查詢到。

  1. 被偷手機定位:手機如果是iphone即使開著Find my iphone 基本上小偷一關機就沒用,但後來查到蘋果在iOS13的版本有新app叫Find my,就算關機還是可以傳送定位訊號,有興趣的人可以把這個功能開啟。
  2. 新手機復原程序:我為求省事很認命直接去買一支新手機,然後到本來的電信商申請同一號碼的新SIM卡,前後花不到五分鐘還不用錢,告訴店員你手機被偷,給他看你ID卡,他就會給你同一號碼的SIM卡並取消舊卡,這是我第一次覺得瑞典效率是意料之外快,畢竟一堆事情都綁著號碼,沒有號碼會很崩潰。
  3. BankID:拿回號碼之後,就可以重辦一個BankID。我的銀行是SEB,當初開戶的時候他們有給一個digital pass之類的綠色裝置,如果這個裝置有留著基本上可以在家裡依照網站操作重新申請BankID,沒有這個裝置就要跑一趟銀行重新申請一個,行員一樣要看ID卡。
  4. 鑰匙:我還滿幸運的是房東都有備份鑰匙(我正在搬家所以有兩副鑰匙被偷…),所以只要約拿就好,並付打副本成本費用。另外一個作法是請鎖匠,聽說很貴而且可能還需要某種同意書之類的。沒有備份鑰匙的話強烈建議打一副放在某個朋友家。

雖然這真的是一件不幸而崩潰的事,遇上了也只能一步步處理,但不幸中的大幸是我有把放卡片的卡夾放身上,銀行卡居留證ID都還在,如果ID卡遺失整個復原流程大概會拖超過一個月,現在不到一天覺得除了工作進度跟財務損失,大部分能處理的事都差不多上軌道了。謹以自己的血淚史,供各位謹惕。

返家路遙 – 歐洲瑞典返台及台北天閣南西隔離十四天紀錄

11/20 更新:

  • 12/1-2/28期間(不確定2/28是否就截止),不論是否有台灣國籍,入境及轉機登機前須附:3日內COVID-19 核酸陰性報告
  • 日期以報告日與工作日計算,不算入當地國定假日
  • 可為紙本正/影本或電子報告,內容要清晰清楚且完整
  • 報告內容必須含:登機者護照姓名、出生年月日(或護照號碼)、採檢日及報告日、疾病名稱、檢驗方法及判讀結果等
  • 如果有特定國家取得檢測有困難,經外交部確認仍可登機,但須採取入境檢驗措施
  • 12/1是當地班機啟程日,不是班機到達台灣時間

時隔一年再發文,完全沒想到會是這個主題。

我從小就是一個喜歡搭飛機的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搭飛機的時候有一種把各種煩惱拋到九霄雲外的魔力,在飛機上有電影可看,又偶爾有機會和鄰座的人開啟對話,萍水相逢毫無壓力的閒聊總是特別有趣。後來選了一個離台灣超過八千里的國家工作,從來沒有覺得這是特別遙遠的距離,畢竟搭上飛機儘管要花上十幾個小時,加上轉機時間有時候整趟旅程超過24小時也不少見,但總是會到的。

隔離倒數兩天的日出。

2020年的疫情,第一次讓我覺得返家路遙,長路漫漫。

一月投完票好,決定在瑞典工作後,答應家人每年返台兩次,原本打算利用瑞典的夏日假期再回家一趟,,然後疫情爆發後,這個承諾只能一延再延,之後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歐洲疫情爆發後人心惶惶,航空公司紛紛宣布航班停飛,歐洲大國一個接一個封城,於此同時瑞典的防疫政策介在有跟沒有之間,雖然多少還是會擔心不知道病毒何時會找上自己,但對於還有過著一般生活的選項,心裏還是覺得有點幸運。

三月在一波逃難潮中,認識的幾個留學生也都回去了,家人甚至傳了一張「子女回國防疫注意事項」給我,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很明顯,畢竟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數月,數週乃至數日疫情會如何發展,各國政府又會怎麼因應。當時我還不熟悉新工作的工作週期,不敢貿然離開,就怕有事情遠距處理不了,所以選擇了原地持續觀望,後來經歷了夏天疫情趨緩,以及瑞典政策方向也大致抵定,和公司老闆討論了未來一兩個月的工作內容跟遠距工作的可行性後,決定回台灣一個月。

雖然講起來順理成章,但其實考慮回台已經有一段時間,但兩週隔離非常讓人卻步,想著各種沙盤推演,真正下定決心後隔天就訂好了兩週後的機票。這也是聽過許多人的經驗說現在航班比較不穩定,建議離起飛日比較近之後再訂機票。我在訂的時候就決定長程那一段訂華航或長榮,原因是不需要再轉機一次,以及防疫會做得比較好,減少風險。

看了一些心得文後,我最後選擇是10/24從荷蘭直飛台灣,前一天先從瑞典搭KLM飛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旁的過境旅館當一晚搭隔日早上11:00的華航,從阿姆到台灣來回票價大概是1000歐元。

在此推薦一下過境旅館CitizenM,環境乾淨舒適,設備也滿新的,我那時還可以選有面對機場的房間,而且服務非常好,走路五分鐘就可以到機場。順帶一提,本來想說週末飛就不用請假,但因為抵台時間是週日早上,隔離會是週一起算,所以會失去兩個週末,這對只回去一個月的我來說有一點可惜,有些旅館還會收加收提早入住費用,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Q:出發前的準備?

確認完機票之後就可以立刻開始找防疫旅館,因為機票的選擇比旅館少,我以優先考慮航程時間,再看哪些旅館有床位。找旅館真的是一件蠻耗時的事,畢竟是要被關十四天的地方,又要一邊工作,實在不想被雷到,又看到一些心得說付了大錢結果居住條件不佳,所以我也試著找有住宿經驗的人詢問第一手經驗,也感謝家人跨海即時幫忙詢問空房,我們的作法是先把覺得還可以的旅館預定下來,通常一週後才會需要繳費用,到時再確認要付哪一家,以下是我對旅館的條件,最後選擇的是天閣南西,一晚四千含三餐,費用需要一次付清,並且因為我飛機早上六點到達台灣,還需要加收半天的早進費用。後面會再提到入住心得。
住宿條件:

  • 乾淨明亮
  • 有對外窗
  • 東西不要太難吃
  • 鄰近商圈(方便叫外賣)
  • Wifi穩定,隔音好(隔離期間需要工作,有大量會議)
  • 有辦公桌椅可
  • 辦公預算2000-4000

訂好機票和旅館後,其實不是鬆一口氣而是對將來的旅程有一點壓力,畢竟離出發還有一段時間,以及這個時期真不是最適合飛行的時候,不知道會有什麼變數。除了生活上盡量減少社交(畢竟一有症狀最好還是留在國外…),也花了很多時間查其他人的飛行經驗。在防疫上的準備,我的結論是做好基礎防護(我準備了十個口罩、一瓶消毒噴霧,一瓶乾洗手,記得都要是100ml以下),旅程上盡量減少跟人的接觸,身上帶一點乾糧避免到機場餐廳用餐等等,聽一些已經飛回台灣的朋友分享,以及觀察這幾個月台灣境外案件增加的情況,我後來沒有特地準備塑膠面罩、護目鏡或防護裝等,搭機時有三四位全副武裝,小心一點總是好的。現在回頭看來整個旅程是滿順利的,沒想像中的困難,行前不需要太過自己嚇自己。

另外覺得最感謝年初的自己重辦了本來已經失效的門號,並且放了一些台幣現金在身上,這兩項東西在後來快速入境台灣的幫助非常大。但沒有的話也不是世界末日,只是要花比較多時間而已。在機場買SIM已經有很多人分享,一下飛機就有指引。沒有現金在機場也可以領現金。

{ 航程 }


Q:上機前的準備?

上機前的準備已經有很多前人分享,但最近疫情又再度爆發所以最好出發前再確認一下當前的規定。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出發前上網登錄入境檢疫系統(https://hdhq.mohw.gov.tw/Default1?openExternalBrowser=1),建議填寫時間是在班機Check-in 之後,因為系統會問座位號碼。然後就是在登機30分鐘前把手機sim卡換成台灣的,把乾洗手跟消毒噴霧放在隨手可得的位子就差不多了。

Q:飛機上人多嗎?

從瑞典到阿姆的那一班飛機全滿,整機強制戴口罩,所以機上非常安靜,但空服員還是有發小點心供乘客果腹。從阿姆到台灣的那一段座位基本上兩個人之間會至少隔一個位子,印象上人還滿多的還有不少外國人,但鄰座有一個乘客說她有要求整排座位都沒有人但上機後發現隔座還是有一個人,最後她也有換到空排位,所以應該沒有滿班,但她跟好幾位機組人員交涉所以我有點不知道意義何在。

Q:飛機上的用品可以使用嗎?你有吃飛機餐嗎?

當然任何陌生物品接觸都有風險,即便非常微小,但我自己是都有使用耳機毯子枕頭那些備品,雖然不能完完全全保證這些東西在運送途中沒有沾染病毒,但那個機率我自己是覺得微乎其微,並且相信華航的評估把關。擔心的話在上機後可以用消毒液全部差一遍,我是三不五時用乾洗手,用噴霧噴一下用品跟把手等等,全程戴口罩則是必須的。

為減少和乘客的互動,飛機餐都只有一種選項,並且沒有像以前提供各種飲料。我本來就不是很愛吃飛機餐,但還是吃了幾口,補充一些水分。觀察鄰座大部分的人還是有吃食物,不過應該還是有些人沒有領餐,空服員最後有在詢問有沒有人要多拿餐點。

Q:抵台之後呢?

看到飛機漸漸降落,窗外的綠色稻田越來越清晰,真的是有些莫名感動,畢竟從來沒有想過回家的路會這麼地遙遠。

降落之後,打開手機門號就會收到居家檢疫申報憑證,機場人員會核對資料,並且告知隔離結束日期,然後放行,整體流程很順暢。有滿多人需要當場買SIM卡的但我不需要所以就略過了長長人龍。現場的工作人員滿多的,有問題都可以詢問,之前提到的入境健康聲明如果忘了填寫這時候還是可以上網填,但我希望前置作業是能做好就先做好。

提領好行李就可以跟著指示走搭防疫計程車,計程車上車處有一個小服務台會登記你的個人資料及防疫旅館地點,同時司機會幫忙消毒和搬行李上車,大台北地區乘客都只需要付1000元,超過跳表部分的費用會由政府補助,所以現金帶1000元就夠了。整個過程真的非常快速,從落地到計程車上車整個過程不出30分鐘,真的是非常想念這個效率。

{ 隔離 – 天閣南西}

進入隔離已經要進入尾聲了,出發前也是有一點點擔心隔離時的情況,之前疫情高峰的時候天天待在家偶爾還能出門散步都快悶壞了,最後甚至還搬了家,被嚴格限制出門14天不知道會是什麼感受。一邊遠端工作覺得是幸也是不幸,能有事情可以忙又不用用到休假很是感激,但一方面也擔心工作會出現技術上的問題,雖然理論上有穩定網路就沒問題,但有時人算真不如天算。但在隔離將盡的這個時候,整體感受跟飛行一樣,行前擔心很多,想著各種突發狀況,但實際上還算滿順利的。

旅館方面,我非常開心這次住到天閣,最滿意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們的服務。在隔離期間,基本上就是跟外界斷了聯繫,這裡的服務人員基本上就是扮演你跟外面實體世界的唯一橋樑,除了回覆訊息非常快速之外,幾乎有求必應,態度也非常好,如果有外送也會非常快速送上來,讓人覺得自己不是在隔離中孤立。我有一次多要了四瓶水他們還問要不要提供更多,因為滿多人喝得水量都比我還多。諸如此類的細節讓人感到貼心。

行前最擔心的工作狀況最後也安全下崗,如果我沒有開視訊盡頭我同事有說根本不覺得我人在台灣,房間的隔音滿好的,因為面對大馬路偶爾還是會聽到車聲哨子聲,但不至於影響工作。網速還還OK,我有注意到有時候網路會不見或是訊號比較弱,但是我開會的時候剛好都錯過,所以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

硬體設備方面也沒有什麼好挑惕的,設備不是非常新但也還算乾淨,有按摩浴缸還可以一邊看電視很棒,硬要挑剔的話大概是辦公椅上有積塵,然後浴室的淋浴區會漏水,但對我來說都還是可接受範圍,為了不麻煩服務人員還要換房什麼的我退房後才有把這些問題反映給櫃檯。

另外就是很多人關心的食物,我覺得沒有什麼比圖片更能說話的了所以請參考以下的圖。大抵來說食物滿好吃的,份量很足,口味偏日式,放飯時間也非常準時,我常常覺得我一整天都在吃東西,還沒有餓下一餐就又來了,打開便當也有一種開驚喜包的錯覺(早餐倒是沒有特別驚喜..)。我不是一個很愛吃便當的人,但第一週幾乎都會把便當吃到八九成,尤其是那個飯真的比瑞典買到的米好吃太多,也很愛紅藜飯。不過第二週發現菜單重複不少,我就沒有那麼期待每天便當抵達的叮咚聲了。如果重來一次,我應該會選擇第一週自己叫外送,第二週再訂他們的食物,另外一個原因是第一週我時差很嚴重,常常睡過吃飯時間,浪費了一些便當…。

之前有人的心得提到天閣的房間光線不夠明亮,但我自己的經驗是還好,出發前有問能不能自己換燈泡,櫃檯是說不夠亮可以多要檯燈,但最後我也沒有多要燈,可能跟房間窗戶朝向哪個方位也有關。

洗衣的部分,我是只手洗貼身衣物,帶夠一般的衣服就好,反正隔離期間也沒有要見人,運動服可以多帶幾件,因為流汗之後很容易臭不適合再穿,但排汗衫通常也滿快乾的。


常有人問隔離會不會很無聊,我是完全沒有覺得時間很多,除了出發前就有計劃做一些可以做的事,第一週調時差浪費了不少時間無法入睡,但也不好起來做別的事情以免精神又來了影響到隔天工作,另外就是剛回台灣覺得台灣新聞真的是太有趣幽默了,我常常可以看超過一個小時(但第二週就有點失去興趣…)。整個隔離就在吃東西工作洗澡睡覺看電視中無限循環,偶爾運動看書跟朋友聯繫中度過,老實說真的沒有覺得閒到發慌過,甚至還覺得時間有點不夠用。

可以帶在身上或請家人準備送到旅館的東西

  1. 一套餐具,筷子湯匙叉子刀子
  2. 滑鼠墊 (天格南西的桌子是玻璃桌,需要墊東西,我是用一張紙代替)
  3. 瑜珈墊
  4. 一小罐手洗衣精
  5. 指甲刀
  6. 褪黑激素 – 待在隔離房裡白天比較容易再度睡著,很需要調時差的可以考慮一下
  7. 其他自己想吃的東西

以上心得大概是這樣,很多人討論旅外台人到底這時候應不應該回台,也有不少人因此跟家人發生衝突或是內心有極大壓力,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只是最後看疫情的終點遙遙無期,時不時聽到身邊友人同事家中傳來噩耗,最後覺得無論如何家總是要回的,這次新冠病毒又再次驗證了人算不如天算,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盡所能把防疫工作做好,遵守規定降低可能帶給台灣的風險,也許是在想家跟保護家人之間,能夠取得最大的平衡了,也很感謝家人在這一路上的支持。一點心得分享給各位,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這次疫情,也希望在海外隔離的各位不要忽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寫給旅人的備忘錄 – 斯德哥爾摩的日常遊蕩

旅遊畢竟和生活不同。

誠如某一篇文章提到的,住在一座城市,是不會沒事去逛觀光景點,這道理就跟我住台北市住了五六年,去台北101差不多五次,然後幾乎每次都是陪外籍朋友去,就連非台北人的台灣人對於台北101也是一般興趣缺缺。這也是為什麼我有時覺得旅遊是一件有趣的事:旅行的人到了某一處,懷抱認識一個新文化的念頭,但往往是進入在一個文化裡,刻意創造給觀光客的環境。觀光客會去的地方,是準備好給觀光客的,所以會有翻譯好的菜單,有你熟悉的支付方式,還有印滿當地符號的商品。

畢竟說是當地人的生活,也不過就是一般日常。起床刷牙洗臉,吃三明治,帶午餐便當出門上班,下班或許和同事朋友喝一杯,然後整理家裡煮飯,最後盥洗睡覺。跟你我日日夜夜的生活大概有八十七分像(不過已開發國家的現代生活儀式會這麼相似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如果真的想要「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可能一天過完會十分空虛。文化畢竟是一種集體概念,一個人不能代表一個文化,一個陌生人更不可能在那麼短時間,真的認識一個新的文化。所以,與其說認識,倒不是一種體驗,對一個城市的歷史樣貌有那麼一瞥,但真的回到家就把知識性的資訊差不多忘得乾乾淨淨,可能就記得那個海啊那個餐廳那個陽光,那一趟跟你同行的人昨天晚上又打呼。

當我們說,當地人是最好的導遊可能也是這麼一回事。他會帶你去他平常去的餐廳幫你翻譯菜單(甚至幫你點菜),帶你去酒吧認識他的朋友,言談之中你對他們的生活又多了解一點,然後去那些對他日常不過卻對你而言如此新鮮的地方。其實倒也不是當地人真的比較懂得當地(就像旅人通常才真的是那個會認真找出最好吃肉桂捲的人),而是當他們把你納進他們的生活,你對在這裡平凡生活的樣子,會有比較立體的認識,同時也好似脫離了觀光客的身份。

廢話(一如往常地)這麼多,其實這篇文章要紀錄的就是那些觀光客不太去,但我滿喜歡的地方,或是這邊朋友推薦已久但我一直還沒去,而不那麼觀光的私房景點(其實我很討厭私房這兩個字,但為了SEO到只好打上去,那既然都打了不如多打幾次,私房景點私房景點私房景點)。

身為一位假文青,介紹一些藝廊和藝術館也是理所當然的。Moderna Museet算是當地人熱門的藝術景點。館內有分免費的常態展和特展,館外也有很多不明所以的裝置藝術。當代藝術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不懂裝懂的部分,在一幅作品前沈思一分鐘解構作品意涵,差不多是進階版的看圖說故事,想要練習想像力可以來這裡。Sven-Harry Art museum 是一個建築本身比展品有趣許多的博物館,最頂樓有一個視野挺好的平台,隔壁有很大的Vasaparken公園可以蹓躂。如果比較介意藝術作品本身的可看性,推薦Liljevalchs。我上次去的時候它甚至有一個作品包含了台灣國旗,值得加一百分。Prins Eugens Waldemarsudde離Liljevalchs不遠,但主要是收藏瑞典藝術家的作品。從名字可以就看出這本來是一位王子的住所,他自己也本身也是一位畫家,身為熱愛藝術的王子成為一名收藏家也是剛好而已。所以這裡的作品是貫穿古今,有古典藝術也有當代。但我莫名印象最深的是在夕陽裡的戶外人像雕塑,以及紀念品店的藍色火柴。 

Liljevalchs、Prins Eugens Waldemarsudde都是在Djurgården島上,Djurgården上大部分人會去的是Vasa Museum、ABBA Museum以及斯德哥爾摩one and only的主題樂園Gröna Lund。Vasa前面有提過很值得去,ABBA的票價很貴但如果是ABBA迷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策展人很用心設計整個博物館,ABBA成員也都還活著所以文物(?)也很豐富。至於Gröna Lund,我對於遊樂設施沒有太大興趣,但想去的人要先查一下票價,印象中除了入場費,每玩一個設施還要另外加錢,不過他的Summer Music Party很受歡迎。另外在Djurgården上還有一個公園Royal Djurgården,裡面的Rosendals Trädgård是一間溫室玻璃屋咖啡廳,食物好吃採光佳,網美個個趨之若鶩,需要一張假掰照這裡是首選。缺點是咖啡店只有夏天開,去之前記得確認營業時間。

喜歡看電影的人可以注意Zita Folkets Bio跟Rio Bio,這兩間都是獨立電影院。Zita 是斯德哥爾摩最老的電影院,很有懷舊氛圍,不時放映非主流電影。他們辦國際電影節的時候,入場不用付費場,但場內還是坐不滿。Rio Bio也會放映藝術電影,預定某些位子還可以邊看電影邊用餐。斯德哥爾摩雖然不比巴黎人愛看電影,但大部分的電影都保持原音,不像法國人什麼都要轉換成法文。這裡一年四季常常有電影節,出發前不妨查查,像最近的夏季戶外電影節甚至放映了臥虎藏龍,雖然李安跟我沒什麼關係,但片尾結束全場鼓掌還是很令人感動。

但說到瑞典人發薪後最喜歡的活動,還是喝酒。我喝過斯德哥爾摩最厲害的調酒在Pharmarium,每一款都別出心裁,他們官網寫明了店名是以藥局為發想,用令人起疑的原料創造有趣的口味,酒吧氣氛很好,很有一種高級巫術店感。如果是朋友隨意喝一杯便宜啤酒,最受歡迎的大概是Hirschenkeller 或是 Lion Bar。想去rooftop bar,那就會是Urban Deli, Tak 或是Tweed 比較常聽到,前三間都走比較Fancy路線,如果要平易近人一點又有一定舒適氣氛,可瞧瞧Campfire,。由於本人不諳酒性,特別邀請千杯不醉客座嘉賓雪小姐推薦其他好地方:Mikkeller Bar、Stockholm Under Stjärnorna、Snotty Sound Bar都是她的推薦名單。喜歡不期而遇,隨意找喝酒的人,可以在Slussen 到Skanstull一帶閒晃,這一帶是斯德哥爾摩酒吧聚集地,也是最hipster的地方。有很多獨立設計店、咖啡店或是異國餐廳,是我很喜歡的區域。

寫到這裡,不禁有種露出馬腳之感。這篇篇名原本其實叫做斯德哥爾摩的文青地圖,但鑑於真的文青都討厭被貼文青標籤,我也真沒那麼文青,看脫口秀吃熱狗還是會的,所以最後我還是把原本的標題改掉,但斯德哥爾摩就某種層面而言是一座渾然天成的文青城市,看看那黑灰白為主調的極簡設計風格,為數不少的純素食主義者,以及旺盛的獨立音樂產業,大概就可以略知一二。這裡當然沒有巴黎那種地鐵上每個人都在看書,藝術氣息(壓力)無孔不入那樣誇張,但一個符合刻板印象的文青,在斯德哥爾摩應該活得滿自在的,而且還可以不用跟人有太多接觸,多好。


這篇系列目前想到&完成以下主題:

  1. 斯德哥爾摩跟你想的不一樣 – 旅遊建議及常見問題快問快答
  2. 斯德哥爾摩熱門景點點評
  3. 如何像個斯德哥爾摩在地人?
  4. 為什麼Kajsas Fisksoppa魚湯這麼紅?
  5. 斯德哥爾摩推薦瑞典及非瑞典餐廳
  6. 在斯德哥爾摩喝咖啡的地方跟最好吃的肉桂捲
  7. 斯德哥爾摩的日常遊蕩

寫給旅人的備忘錄 – 在斯德哥爾摩喝咖啡的地方跟最好吃的肉桂捲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我所熱愛的咖啡店們。畢竟瑞典人均咖啡年消耗量為8.2kg (2019) ,世界排名第六,這個主題除了個人私心也真的很值得寫。除此之外,這篇文章還會有客座嘉賓拜訪超過十間麵包店/咖啡店,告訴你哪裡有最好吃的肉桂卷。

講到喝咖啡,真的是不能不提Fika 這個字。網路上有很多篇介紹瑞典Fika文化的文章,這個字幾乎可以直接榮登瑞典文最有名的單字。舉例來說,這篇文章引用一本專們介紹Fika 的書,定義Fika是“空出一段時間來休息一下。享用一杯咖啡——或是茶也可以——然後選個甜點來配”。這個概念就跟台灣人下午茶吃點心的概念有九十五分像。

但文章並沒有提到Fika其實對某些(瑞典)人來說也可能是一種「不得不參與」的社交壓力,這種狀況比較常見於辦公室,如果大家都在fika你還坐在位子上處理事情,很大的機率同事比較不能接受你沒參加fika,而不是事情沒即時處理完(因為那是你的工作不是他的)。另外還可能是有些公司是員工輪流準備fika,要怎麼讓大家吃得開心又看見你的用心,也是fika成為壓力的可能原因。你可能覺得這種光明正大的打混很好呀,但有些公司早上十點fika一下,中午12點吃飯,下午三點再fika一次,有時候真不知道是去上班還是去喝下午茶的,所以fika固然有幾分偷得浮生半小時閒的味道,但並不所有fika都像人云亦云般閒散美好,尤其當瑞典人也很常在fika進行尷尬無比的第一次約會。

但也許fika這個字之所以在瑞典人心中有獨一無二的重要性,是和前面提到的民族性有關:這麼害羞的民族,終於可以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跟環境跟陌生人講話。所以說,fika就像這個社會的黏著劑,讓重視獨立性個體的人,能夠在這樣安全的社交場域裡開拓出對話空間。對於熟悉的人來說,當然就是可以三姑六婆講八卦的時刻了。

如果想在斯德哥爾摩喝下午茶,一位懂得上網的觀光客應該會在一分鐘之內找到Vete-katten. 這一間下午茶店我去過好幾次, 地理位置簡非常市中心,觀光客和當地人都很愛去,即使這麼受歡迎我從來沒有需要排隊過(除非很堅持坐在網美區要不然幾乎一定有位子)。值得讚賞的是它的價格跟一般咖啡店差不多,品質也維持得很好,也有很多瑞典特色的甜點,不會覺得CP值低但其實也不會特別驚艷,不過每週二的自助下午茶吃到飽真的也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對於吃到飽有執念的可以試試看,但我傾向還是點個咖啡選個點心就好。離Vete-katten 不遠處有一家Kaferang,名氣沒有Vete-katten大但食物跟飲品也都滿不錯的,品項比Vete-katten多(因為它還兼酒吧跟餐廳,還有賣冰淇淋),天氣好可以在外面座位閒聊。除了食物,比起Vete-katten來說,Kaferang 更重要的是它有Wifi!一間及格的咖啡店Wifi怎麼可以沒有Wifi,裡面的位子有獨立吊燈,整體而言是比Vete-katten 更適合工作的地方。

講到適合工作的地方,我在台灣很愛去咖啡店做事,住在公館五六年,看這些咖啡店開了又倒倒了又開,內心不自覺對於一間理想咖啡店某些奇怪的期待。例如,要有一整片陽光照射進來的落地窗。我曾經很認真尋找,但還真的有點難找,不知道為什麼瑞典人都喜歡把咖啡店設計得小小陰暗的,窗戶面向另一個街道,很少室內都採自然光的(可能是因為冬天根本沒有陽光)。後來發現Fotografiska 整片面海的座位簡直得到救贖,但它交通有點不便。最近發現T-Centralen一出站的百貨公司Ahlens裡有一間餐廳咖啡店Sally Voltaire & Systrar有供餐(如果當天有賣烤鮭魚記得要點!)也有下午茶跟整片落地窗(封面照片就是這家),是近日新歡,只是有時候Wifi不穩定。另外一間ilcafe也適合工作,雖然沒有落地窗但有比較認真的氣氛(有點像古亭暗角那家咖啡店的氛圍)跟穩定wifi. 我常去的是BERGSGATAN那一家,最喜歡總是帶著兩隻柴犬在那裡讀報的老太太。

接下來這幾間我去過但沒那麼常去的店:Café Schweizer在古城,主推用碗公喝咖啡,室內牆上是紅底隨意塗鴉是比較少見的風格。Café Pascal就是這裡潮男潮女的店,我去過幾次,有幾次人太多沒位子坐,單價比其他咖啡店高。Johan & Nyström則是主打自選有機咖啡豆,追求好喝咖啡的人應該要往這裡走,想帶自焙咖啡豆的人也可以參考這家。但如果追求好吃蛋糕,則推MR CAKE,蛋糕澎湃又美,畢竟它都把CAKE寫進店名了,如果CAKE難吃真的說不過去。Gast Café則是標準的文青咖啡店。如果要見識瑞典室內設計可以有多浮誇的可以去Expresso House(並不是每一家分店的很浮誇,他們家的飲食基本不差,但我遇過幾次店員技巧不好或是心情不好,整杯咖啡很難喝。不過整體而言我還是會選Expresso House 勝過Wayne’s Coffee. 雖然說這些店說是咖啡店,但絕大多數也都有提供鹹食可以裹腹。MellqvistsDrop Coffee我沒有去過但有幾個人重複推薦過可以參考看看。

最後,為了感謝讀到這裡的你,善良美麗又才華洋溢的客座嘉賓毛小姐不藏私告訴你斯德哥爾摩最好吃的肉桂捲就在Valhalla Bageriet。為了找出完美肉桂捲,她在一週內去了Lillebrors Bageri、Lidingo Bread & Patisserie、Fabrique、Vete-Katten、Johan & Nyström (咖啡跟肉桂捲都非常優秀,缺點是有點貴)、Stenugnsbageriet Le Violon Dingue AB、EKOLOGISKT BAGERI、Valhalla bageriet、Söderberg bakery(歐式麵包第一名)、Bageri PETRUS、Cafe Saturnus。當然最好吃是一種主觀概念,但光是短時間有吃這麼多肉桂捲的毅力,我願意相信她對肉桂捲的愛與判斷力。(但我過了一年多還是沒有去吃啊哈哈哈)。


這篇系列目前想到&完成以下主題:

  1. 斯德哥爾摩跟你想的不一樣 – 旅遊建議及常見問題快問快答
  2. 斯德哥爾摩熱門景點點評
  3. 如何像個斯德哥爾摩在地人?
  4. 為什麼Kajsas Fisksoppa魚湯這麼紅?
  5. 斯德哥爾摩推薦瑞典及非瑞典餐廳
  6. 在斯德哥爾摩喝咖啡的地方跟最好吃的肉桂捲
  7. 斯德哥爾摩的日常遊蕩

懶得排行程?不知道怎麼訂位?喜歡小眾的旅行方式?歡迎聯絡我協助你安排行程!

寫給旅人的備忘錄 – 斯德哥爾摩旅遊建議及提醒快問快答

Q0:斯德哥爾摩安全嗎?

A0:不!安!全!當然平心而論治安不是算差的一個地方,但小偷有(我身邊就有好幾個人被偷過,還是手法熟捻的偷法),槍擊案也不時發生(只是通常不在市中心)。我發現如果跟旅人講這裡安全,大家很容易掉以輕心。所以黑線粗體驚嘆號。請大家在外小心好錢財。

Q1:只會英文可以順利溝通嗎?

A1:可以,這邊英文程度非常高,語言不是問題

Q2:要不要帶現金?

A2:不用,這裡只聽過只收卡不收現金,沒聽過不收信用卡,路邊攤也可以刷卡。但為求保險帶個兩百克朗我不會阻止你。記得開通海外刷卡,問清楚預設的pin code。

Q3:建議要玩多久?

A3:這當然因人而異(假期天數、預算),但我個人覺得玩一週可以比較完整感受斯德哥爾摩,也不用趕行程,也可以買交通卡週票。

Q4:最適合旅遊的時機點?

A4:個人覺得是五六月。雖然冬天有冬天的美,但夏天的美有一種魔力,然後比較多事情可以做。七八月可能會太熱太多觀光客太多人放假。但五六月就沒有極光。

Q5:交通建議買什麼票?

A5:SL卡的吃到飽,有分24小時, 72小時跟七日卡。也可以另外充值或是買單程。建議一下到當地儘早買,因為公車上不能買票,手機有app可以買但好像比較貴。請依照行程自己算一下怎麼樣比較划算。只是就我的經驗一般會比預期多搭交通工具就是了。

Q6:衣著怎麼穿?

A6:這當然看你來的時候有差,但打包帶個洋蔥穿法總是不會錯的。如果是冬天保暖衣物要帶夠,手套雪靴耳罩會在關鍵時刻發揮在台灣沒有的潛力。

Q7:夜生活好玩嗎?

A7:25號是他們發薪日,所以每月25號過後第一個週末通常是大家蜂擁而出喝酒的日子,會比其他週末有趣。要不斯德哥爾摩晚上其實滿無聊的。

Q8:推薦去IKEA嗎?

A8:抱著朝聖的心可以去,但這裡IKEA真的是完全跟台灣一樣。逛完可以逛隔壁的outlet。

Q9:斯德哥爾摩有什麼值得買的?

A9:只要你喜歡,買什麼都值得。這裡有牙膏狀的魚子醬,算是台灣比較少看到的,但是個人沒有特別喜歡,嚐鮮的話可以買一下。也可以買臭魚罐頭。

Q10:為什麼我買東西店員要看護照?

A10:因為他們要確定是不是持卡本人,所以出門護照請隨身攜帶,尤其買酒的時候他們通常也會看,因為他們對亞洲人有年齡盲。

Q11:還有推薦斯德哥爾摩附近哪裡玩嗎

A11:真的玩到不知道哪裡還可以去的話,可以去烏普薩拉Uppsala晃晃,但也是一座安靜又無聊的大學城,我是滿喜歡他們的植物園的。如果嫌棄無聊,可以查從Stockholm出發的郵輪,有到芬蘭赫爾辛基跟歐蘭島,拉脫維雅里加跟愛沙尼雅塔林,船票都不可思議便宜。

Q12:推薦住哪裡?

A12:這題也是大哉問,一般來說為求交通方便都會住在市中心Norrmalm。但如果不論預算跟遊樂天數,我會推薦google 地圖上翻譯成“斯德哥爾摩某一座小島”的Södermalm。這裡有一種文青的氣息。要不住在古城Gamla Stan也滿好的。

Q13:餐廳要給小費嗎?

A13:不用,比較好的餐廳(一人250kr up)可以給個10%-15%,但瑞典一般來說沒有小費文化。


這篇系列目前想到&完成以下主題:

  1. 斯德哥爾摩跟你想的不一樣 – 旅遊建議及常見問題快問快答
  2. 斯德哥爾摩熱門景點點評
  3. 如何像個斯德哥爾摩在地人?
  4. 為什麼Kajsas Fisksoppa魚湯這麼紅?
  5. 斯德哥爾摩推薦瑞典及非瑞典餐廳
  6. 在斯德哥爾摩喝咖啡的地方跟最好吃的肉桂捲
  7. 斯德哥爾摩的日常遊蕩

懶得排行程?不知道怎麼訂位?喜歡小眾的旅行方式?歡迎聯絡我協助你安排行程!

寫給旅人的備忘錄 – 斯德哥爾摩那些瑞典菜和非瑞典菜餐廳

這麼神聖的主題開頭真的夭壽難寫。我不是一個頂愛看食記的人,往往覺得大部分部落客在形容味道上的字彙非常貧乏,更討厭什麼必吃必點這種貌似專家口吻但其實只是要騙點閱率的標題,我就不相信他們是點過一輪菜色自己得出某間餐廳/菜色是不可錯過,通常就是一種以訛傳訛。

我認為最實際的食記就是讓圖片說話。一張沒有過度修圖,燈光恰當的清晰照片其實就可以八九不離十告訴你食物是否在水準之上。從餐具選擇,食材色澤到擺盤,就跟交友軟體一樣光看一些蛛絲馬跡大概可以略知此人是否善類。

事實上,我也沒有真的吃很多餐廳,畢竟斯德哥爾摩外食不便宜,而且去了不一定帶相機,帶了不一定有照相,有照相不一定有整理,有整理不一定想上傳,更何況很多餐廳都不知道是幾百年前去的,想來想去大概寫不出一篇自己覺得合格的食記。

沈澱了幾天決定放棄華麗的鉅細靡遺寫法,走一個反璞歸真的路線,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提供這一年多我去過或是聽聞還不錯的餐廳的簡短資訊,建議的使用方法就是按照各位需要,依照餐廳名去官網或google maps上看更多照片和菜色價目,感覺對了就安排進行程吧。

一個提醒,很多餐廳都會有所謂的午間特餐,決定了餐廳後可以查一下有沒有午間特餐,可以省下不少錢。

[關於瑞典肉丸]

大概就跟台灣滷肉飯一樣,凡來瑞典的都會想吃吃當地菜色,但瑞典肉丸已被認證其實是來自土耳其,所以大家不要再騙自己了。

另外一點關於肉丸的是,有些菜餚有其先天限制,再好吃再貴也不會讓你上天堂,最好吃也僅只於「嗯,好吃。」的程度,而肉丸就是這樣的一個食物。所以通常我的朋友來,我會在超市買已做好的肉丸當他們第一餐,省掉一餐外食的錢。而且真的沒有比較不好吃。

很多人推Meatballs for the People, 它就是標準的觀光客餐廳,價格比一般餐廳貴上一兩成,食物不會出錯,有一點噱頭(有鹿肉丸)。我自己如果想吃肉丸,除了去買超市,就是去連鎖的International Panini 買一份來吃,價錢上便宜很多(120kr),滿足感我是覺得差不多。

[關於瑞典傳統餐廳]

另外一般的瑞典餐廳都會賣肉丸,但來傳統餐廳不一定要吃肉丸,Gamla Stan有很多家,我最近的新歡是Gästabud,它也是滿觀光導向,但食物真心好吃,尤其推烤鮭魚(210kr),比較沒有Meatballs for the People那種「我剛剛花的七百台幣是花到哪裏去」的錯愕,肉丸也便宜個15kr。缺點是空間很小,常常得排隊,吃完有種要馬上走人的氛圍,也不太建議超過四個人一起去。如果真的排不下,咫尺外有家Tradition也還可以,空間明亮現代很多,但食物沒有特別令我印象深刻,大概就是個想試試瑞典菜可以去一下的節奏。預算許可的人可以去一下也是在咫尺的Den Gyldene Freden。這是瑞典人以「最好吃的肉丸」為條件下去推薦的,創立於1722年,氣氛很好的一家餐廳,但馬鈴薯泥比肉丸更令我懷念就是了

離開Gamla Stan,價位通常會正常一點。瑞典平價餐廳我第一個會想到Slussen的Blue Door,週一午間特餐的小牛肉丸(Veal Meatballs)才108kr,這一家餐廳也是創立很久了,我也吃過滿多次,午間套餐也有附自助沙拉吧跟咖啡點心,除了有一次不小心點到碎鮭魚肉排有點切心之外,覺得還滿不錯,週間晚上和週末有鹿肉肉丸。離Blue Door不遠處有一間Black & Brown Inn就比較沒那麼觀光,菜系也比較混亂,不是只有瑞典菜,但午間特餐也滿便宜,選擇也多,可以參考一下。另外一家Nomad我很久以前去過,走一個溫馨可愛路線,肉丸也還可以。

如果你有幸多吃幾次所謂傳統的瑞典菜,就會發現其實傳統的瑞典菜口味是很重的,重鹹重肉重調味,別忘了人家可是維京後代,以前吃素是會營養不良的。現在流行的新北歐飲食,要吃當季食材,吃原味吃健康那都是後來的事。旅程的最後一餐,我們家習慣去一家好一點的餐廳,Eriks Gondolen可以是選擇之一,這間我去過三次,第一次覺得物美價廉很不錯,第二次是聖誕節自助餐有點被貴暈沒有覺得吃得特別爽快,只記得有各式各樣臘腸跟各種調味鯡魚(俗稱臭魚),還有中看不中吃的甜點。第三次好像就沒什麼新鮮感也沒什麼記憶點,倒是因為在夏天來,終於看到非常漂亮的夕陽,不枉是怕人沒注意到景觀餐廳。

另外一間Pelikan就讓人感到非常維京,整間餐廳鬧轟轟的(所以不太適合需要認真說話的聚餐),菜端上來就是豪邁的一大塊肉毫不客氣,有豬腳也有鹿肉,座位很多不太需要排隊,而且還有很神秘的三人座,會吃得很飽很盡興(當然這也要看你跟誰去吃)。相較起來差不多價位的Teatergrillen就是一間比較做作,食物相較普普通通的乖寶寶餐廳。

[關於新北歐瑞典米其林餐廳]

如果想試試所謂新北歐菜色,我去過攝影博物館樓上的餐廳,擺盤食材真的一流,真的吃不飽,但吃個氣氛是很可以的。另外就是不知道我哪一年才吃得起的米其林三星Frantzen。對米其林有執念又想試新北歐是什麼,但是吃不起Frantzen的可以去Gastrologik,客座食客表示是個無印良品風的清爽感。另外一間Lilla Ego 也是一家比較平易近人的新北歐風米其林,但據說位子非常難訂。

[關於不是瑞典菜的餐廳]

一個洋洋灑灑竟然又是一千多字,接下來的非瑞典菜決定用一段解決。關於非瑞典菜是這樣的,大老遠來瑞典應該想多嘗試一點台灣吃不到的東西,瑞典也是一個移民社會,除了瑞典菜之外有很多菜系台灣也很少見甚至沒有,所以花一些篇幅介紹我想不為過。這其中我覺得最特別的是衣索比亞菜,沒錯就是那個只會讓人聯想到飢餓的非洲國家衣索比亞,斯德哥爾摩(對我來說)很神奇的有很多衣索比雅餐廳,我去過兩家分別是EthioStarJebena,都是點下面這張照片, 兩家吃起來差不多,都會飽到往生。

67403177_456244801597505_6914154149714067456_n

再來就是波斯菜/伊朗菜,我去過Diwan還不錯,一樣飽到不行,那一餐我打包後又吃了兩餐。我的伊朗朋友推Shahrzad。另外還有一家墨西哥塔可餅店La Neta,很像是年輕人會去的潮店,不同分店品質有差,首推酪梨醬Nacho。西班牙Tapas店Ramblas,無意間發現的,個人覺得比市中心名店好吃。瑞典人神愛吃壽司,台灣人的壽司標準應該比他們高,但問他們壽司最好吃的是哪一家每個都說Sushi Sho(但我覺得就跟台灣稍微好一點的壽司餐廳水準差不多,價錢貴三倍),一樣米其林名店,要顧好荷包,阮囊羞澀請洽Hattori Sushi Devil,中午一樣便宜很多。熱愛吃海鮮的話,Lisa Elmqvist有不同人推薦給我過但我還沒去。懷念歐式早午餐請洽Greasy Spoon,但早午餐這種東西還是在台灣吃俗又大碗。另外瑞典人特愛吃漢堡,吃Greasy Spoon真的只能是跟風網美,不能說是令人驚豔的早午餐店,Flippin’ Burgers 跟Phil’s Burger各有擁戴者,另外推薦Bun Meat Bun如果你內心有一點反骨。

好了打完這一切我命已去半條,希望大家有吃飽。下一篇預計講講咖啡店和酒吧。


這篇系列目前想到&完成以下主題:

  1. 斯德哥爾摩跟你想的不一樣 – 旅遊建議及常見問題快問快答
  2. 斯德哥爾摩熱門景點點評
  3. 如何像個斯德哥爾摩在地人?
  4. 為什麼Kajsas Fisksoppa魚湯這麼紅?
  5. 斯德哥爾摩推薦瑞典及非瑞典餐廳
  6. 在斯德哥爾摩喝咖啡的地方跟最好吃的肉桂捲
  7. 斯德哥爾摩的日常遊蕩

懶得排行程?不知道怎麼訂位?喜歡小眾的旅行方式?歡迎聯絡我協助你安排行程!

寫給旅人的備忘錄 – (假裝)成為斯德哥爾摩人

來這邊如果被問路,通常發問者都是講瑞典文,然後我內心會問號問號我到底哪裡像當地人,但合理推斷路人只是看一群不像遊客的人裡,我一臉和善又沒有威脅感的樣子,跟高冷的太過美麗難以親近當地人相比,當然選我求助。至於為什麼講瑞典文,瑞典人認真表示他們不想有一絲一毫有偏見的可能,不會因為你是黃皮膚就假設你不會瑞典文(哪像我們都假設白皮膚不會中文)。只是有一次去台灣樂團的演唱會,一個台灣女生聽我講英文竟然以為我是瑞典人,好了這下我真的問號從頭到腳。

其實斯德哥爾摩跟台北比起來國際化程度高上許多,路上各種人種和語言都有,華人來這裡玩雖然還是少數但並不突兀。寫這篇文章的動機主要源自於我常常看到搭捷運都會看到有人會去按車門上的圓形的開門鈕,但親愛的,那其實是斯德哥爾摩的裝置藝術,門不管如何都會開的。但這個裝置藝術如果你去搭短程火車(Commuter Train/Pendeltåg)就又不一樣了,你要按按鈕,門才會開。每座城市在某些人事物上很有自己的一套作風,作為外來闖入者其實倒也不必真要融入社會。這篇文章與其說是要想讓短暫旅遊的人更了解這裡的文化,倒不如說是要提醒各位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生活習慣,讓你少幾個被白眼的機會,想假裝自己是斯德哥摩人的時候少露出一點馬腳。
所以,如果你是想拿瑞典公民的而來到這裡,很抱歉你走錯棚了,門在左上角或Ctrl +W,慢走。
『交通』
– 捷運 – 進站刷卡,出站不用
– 捷運 – 門上的按鈕是裝飾用的,不用按,門會自己開
– 公車- 一律從前門上車,後門下車,除非你帶著嬰兒車或龐大的家俱無法在車內移動,得從後門上下車
– 公車- 下車要按下車鈴,發現門沒有開要按車門邊的白色按鈕,那個鈕通常到站後會自動亮燈
– 短程火車(Commuter Train/Pendeltåg) – 到站後,跟捷運一樣門可能開右邊或左邊,但是要按門上的開門鍵,通常會亮綠燈
– 闖紅燈 – 剛開始我來這裡就注意到這裡的人跟台灣部分人有八十七分像,行人紅綠燈只是用來參考的,看沒車就會過去了。至於沒行人紅綠燈的斑馬線則行人優先,車子絕對會停下來,就算你有禮讓他的意思。

『衣著』
-只要穿黑白灰三色搭配,原則簡單,清楚,容易做到。
『社交』
– 排隊是一種禮儀,只要你早來就應該被優先服務。等待也是一種禮儀,這裡沒有人在趕店員時間的,請有耐心
-瑞典人是很安靜很害羞的民族(除了酒醉的時候),有很強的個人領域意識。所以一般場合沒有人會大聲喧嘩。我曾經在捷運上看過明顯是遊客的一家子吵吵鬧鬧,有大概五六歲的小孩跟嬰兒,躲不掉的是小孩的假哭聲,淒厲到隔壁車廂都在看。但當地人通常不會出聲制止,如果你有意識到別人在看你的眼神,通常代表已經超過他們的忍耐極限了。
-把前兩題相加,你會得到下一張圖:
sufghcz
據說這個距離會因為離斯德哥爾摩越遠而越大,斯德哥爾摩人在瑞典已經算是很沒個人空間了,但沒事不要離別人太近,他們會被嚇到。所以你猜對了,在捷運上找位子坐請找對角線,不要隨便坐在人家隔壁,除非捷運很擠。有一個有去的現象是,在沒有很擠的車次裡,如果瑞典人看到面對面的四個位子已經有兩個人做對角線,他並不會坐下而是往前找全空或只有一人的位子(到底有多不想跟人接觸)。
– 社交講到這裡,就會發現搭訕這件事非常不瑞典。有一個笑話是說芬蘭人出門還要偷看確認鄰居沒有剛好也要出門,但聽一個朋友說她認識的瑞典人真的會幹這種事…。我是有一次一個一起上課的瑞典人想跟我講話,我跟他說我覺得得他不是典型的瑞典人,他說懂我意思,他住過美國一年,剛到的時候美國的熱情奔放讓他不知所措,同學找他攀談他內心的OS是「你不應該來跟我講話」。但台灣人其實也滿害羞的,我想這方面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 第一次見面的人你們可以握手,下次見面就擁抱,如果還不太熟就單手擁抱就好。
『食』
– 週四吃豆子湯(pea soup)加鬆餅,週五吃墨西哥捲配På spåret (一個猜火車去哪裡的電視節目,以熱播超過三十年,受歡迎程度僅次歌唱大賽跟世界杯,有去過台北)。
『開門』
斯德哥爾摩的開門鎖門有一百種方法,這題我放棄。但簡單來說除了開門推拉按個(距離門很遠的)按鈕之外,常見的鎖門方式有把把手往上提。其他請各位自行探索。當地人對此也很迷惘,我們可以一起被門耍。
『其他』
– 來玩請隨身攜帶護照,或是有效的國際駕照。你有很大的機率會用到。除了跨國刷卡,他們得核對是不是本人持卡外,這邊的酒不能賣給18歲以下的人,據說只要你長得像25歲以下,酒品專賣局或餐廳酒吧就有義務檢查你的年齡。
– 如果你有安排去電影院的行程,他們在電影播映前會有工作人員跟大家講話提醒注意事項(逗大家笑),不是有什麼特殊情況發生。
– 酒只有在專賣局有賣,要買酒請搜尋Systembolaget。
– 問一百次的問題: 冷水可以直接喝(熱的自來水不行!),帶信用卡就好,真的沒人在用現金。
– 封面圖片的不分性別廁所真實存在,使用方法就跟一般廁所一樣。
大概是這樣,歡迎來到斯德哥爾摩!


這篇系列目前想到&完成以下主題:

  1. 斯德哥爾摩跟你想的不一樣 – 旅遊建議及常見問題快問快答
  2. 斯德哥爾摩熱門景點點評
  3. 如何像個斯德哥爾摩在地人?
  4. 為什麼Kajsas Fisksoppa魚湯這麼紅?
  5. 斯德哥爾摩推薦瑞典及非瑞典餐廳
  6. 在斯德哥爾摩喝咖啡的地方跟最好吃的肉桂捲
  7. 斯德哥爾摩的日常遊蕩

懶得排行程?不知道怎麼訂位?喜歡小眾的旅行方式?歡迎聯絡我協助你安排行程!

寫給旅人的備忘錄 – 為什麼Kajsas Fisksoppa魚湯這麼紅?

我那位環歐29國的室友得知我申請上在斯德哥爾摩的學校的時候,兩眼立刻發光叫我一定要去喝魚湯,齒唇留香的滋味她至今念念不忘,我內心當然OS: 是有沒有這麼誇張,但可能真的有,她對魚湯的愛讓她的魚湯心得文過了將近四年依然穩坐她部落格瀏覽之首,讓我節錄部分:

這味道簡直太棒了,完美的番茄和蒜味cream組合,讓對番茄毫無好感的我也不得不誇獎這畫龍點睛的味道,入口的瞬間腦海中大概呈現中華一番裡各種浮誇卻真實上演的畫面...” (全文在這裡)

這段形容真的令人不禁疑惑那家魚湯店到底花了多少錢賄賂她,但看到後面說她帶統一鮮蝦麵去配著吃就知道店家大概不會灑錢推廣這個荒謬行徑,好孩子不要學。

來了瑞典後我當然去吃了,俗話說得好,不期不待不受傷害,約莫是因為期待被拉太高,很遺憾我並沒有得到驚天地泣鬼神的感動,但魚湯依然是各路台灣親朋好友來斯德哥爾摩欽點的美食必吃,所以我每次都是陪著朋友去吃。華人多到店家有提供中文菜單,還可以用支付寶付款。

重點來了,我問十個瑞典人知不知道這家魚湯,有十個人不知道。也沒有聽過我們班任何一個人有約人一起去這家離學校走路十分鐘的魚湯店。這就讓我覺得,難道這家魚湯店是某個部落客某天剛好經過寫了一篇心得文,然後剛好切中台灣人的心和胃,就此成為台灣人必去的網紅店。然後我剛剛發現它紅到上台灣報紙,店家還把報導掛在店裡,傻眼。

秉持研究精神,我開始找尋第一篇提到這家魚湯的文章,這一篇2011完成的文章應該是最早的了,裡面有提到格主就單純看到“這家店排了很多人,應該很好吃吧”就進來了,隔一段她說開水、奶油、沙拉、麵包這些附餐無限供應,湯還可以續碗。這時候各位內心深處的霧丸魂就被喚醒了(講霧丸可能大家沒什麼印象,就是忍者亂太郎裡對“免費”、“便宜”毫無抵抗力的角色)。本來想統計2011年起每半年對這家店的心得文數量,無奈google搜尋不太準確,統計起來有點困難。

總結來說,在「昂貴」的北歐,可以「免費」續碗的「平價」「魚湯」,短短幾個字簡直涵括華人觀光客最愛的所有元素,除了免費之外,魚湯本身雖然對我來說就那樣(是好喝但偏鹹,魚肉還好,大蒜奶油不錯),但也具備「異國情調」(aka 台灣吃不到)以及「料多實在」(aka 吃得飽)兩個賣點,也無怪受到台灣人歡迎,每次去有百分百的機率看到華人,裡面可能百分之八十七是台灣人。另外一個得天獨厚的是它的地理位置,位於到哪裡都方便的市中心但又「藏身」於室內市場的地下室,旁邊賣魚的攤位穩定供應帥哥供人客邊喝邊看,喝完湯還可以去附近逛逛,說它會紅大概也真的是剛好而已。

看了幾篇部落格文內容大概都大同小異,但有些資訊錯誤,例如兩人共吃一碗湯是不可以續碗的,另外續碗只有湯,你以為的續料其實不是最好的料(蝦類和淡菜),而是碎魚肉。另外這家店其他東西我建議不要亂點,很大的機率不值得。

最後我想提的是,其實斯德哥爾摩午餐時間餐廳提供自助沙拉吧是很平常的事,這家魚湯價格從2011年的85克朗一路漲到現在120克朗,年複合成長率4.4%,比公館藍家割包的3.66%高了不少,雖然克朗這十年也跌了不少,但120克朗絕對可以吃上一頓還不錯的瑞典菜,有你們最喜歡的自助麵包沙拉吧還外加咖啡熱茶甜點吃到飽。出來玩有時候或許值得一點冒險,試試看沒有人試過的東西,就算難吃了也是一種可以跟別人靠腰靠杯的回憶。

下一篇再來介紹斯德哥爾摩的餐廳和咖啡店。

註:才剛打完立刻發現有2007年介紹魚湯的網誌,在這裏。但我懶得改內文了大家就將就將就。


這篇系列目前想到&完成以下主題:

  1. 斯德哥爾摩跟你想的不一樣 – 旅遊建議及常見問題快問快答
  2. 斯德哥爾摩熱門景點點評
  3. 如何像個斯德哥爾摩在地人?
  4. 為什麼Kajsas Fisksoppa魚湯這麼紅?
  5. 斯德哥爾摩推薦瑞典及非瑞典餐廳
  6. 在斯德哥爾摩喝咖啡的地方跟最好吃的肉桂捲
  7. 斯德哥爾摩的日常遊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