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MS 交換學期 – HEC Paris

HEC_Paris_entrée

Pic source

嗨好久不見。

 

大概在交換中期完成了第一篇紀錄,只是送出時變成一篇空白,好不容易寫完一篇就這樣付諸流水,除了傻眼厭世,然後就又懶散。直到交換結束了,聖誕節也結束了才終於又回到這裡。
在法國是這樣的,一切都很混亂又有某種莫名安穩。許多人問我巴黎如何?總是真心地回答因為期待太低了,反而對後來發生的種種逆來順受,把所有好事都視為眷顧,壞事視為理所當然,這四個月過下來相當知足。雖然到HEC Paris交換是決定到瑞典唸書的關鍵,但後來其實有一點猶豫,畢竟因為法國人難相處眾所皆知,不會法文要在法國生活似乎也是困難重重,但當走完這一學期,還是挺慶幸當時沒有改選志願。或許多少了解一點為什麼巴黎儘管惡名昭彰,還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城市。

 

整個學期最崩潰的是住宿。抵達法國前兩三週得知學校推薦的宿舍還沒蓋好,會暫時安置我們到一間飯店。這間飯店離學校離巴黎都遠(HEC Paris離巴黎大概車程半小時到一小時),但念在不用付房租的份上也就不多計較(也不能計較什麼)。原本承諾九月底可以搬入宿舍後來毫無意外地再三延宕,直到十月中旬到現場一看,才發覺這是個笑話,整棟建築只有底層幾樓完工,說完工還太過溢美,沒水沒電沒網路充滿塵埃的空間,都要忘了法國是個先進國家,這樣的建築竟然會容許人住進來(當然還有耳聞在法國搬進沒有蓋好的房子是司空見慣的一件事,但我沒有查證)。以為是暫時居所的飯店最後住上了兩個半月,然後被巴黎一對好心的台灣夫婦收留,我還記得正式在巴黎市安頓下來的那一天,也是找到回瑞典後住宿的那一天,轉眼距離搬回瑞典只剩下一個月。

 

住在巴黎後,彷彿和學校生活脫了勾,一來離學校真的是太遠,加上巴黎時不時出事的交通工具,如果要確保自己準時抵達,非得要提早兩個小時不可。但還好的是十一月過後我的課也沒那麼多了。

 

交通是我交換日子裡最深惡痛絕的。以前覺得通勤半小時是極限,命運捉弄在巴黎通勤一天動不動就三小時起跳。其實時間長可能還是其次,但每一趟要轉換兩三種交通工具把時間切得細碎,就真的不是很友善了。加上巴黎售票系統又是另外一個笑話,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是用紙本票卷(但一個法國朋友說法國政府有計劃仿效倫敦推出通行卡,但成本太高不知道何年何月可以完成。),有「地鐵轉公車可以,但公車轉地鐵不行」的詭異邏輯,每次以趟計程,一天可能就要花掉三四張票卷(一張約1.5-2歐左右)。

 

然後終於決定買了月票,許自己一個通行無阻的巴黎,儲值隔天發現信用卡是扣款了但交通卡卻刷不過,站務人員當然也毫無意外地兩手一攤說他愛莫能助,給了一個我打不出去的號碼。過了幾天每每買車票,想到自己已經付了七十幾歐就非常不開心,終於找一天抽空去一個大站的服務台再argue。費時快半小時,依賴google translator翻譯每一句話,加上死纏爛打的精神(我疏失沒有留收據,讓證明一切變得更困難),當然站務人員非常想打發我,但最後終於是她放棄,給了我一張替代票卡,那張票卡過期後我還是留著,總覺得它代表我在巴黎生活的一個里程碑,在證據不足又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還是可以達到目的的。

 

關於巴黎交通可以詬病的還很多,包括我永遠無法理解「月票只能從一號算起,週票只能從週一算起,日票只當日有效」的設計。但它也有趣的時候,例如當你要逃票的時候,全巴黎人都會來幫你。有一次為了趕火車被法國同學帶著逃了票(後來我買了月票,所以技術上還是有購票的..),他神情自若說這沒什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他去年整年都沒買票(我:!?)。後來觀察發現跳閘門的多不可數,最有趣是平常不與人有什麼互動的巴黎人真的會幫忙擋閘門,距離幾步之遙的站務處恍若虛設,真是不可思議。(但逃票當然還是錯的,好孩子不要學)。

 

講完住宿和交通,接下來就是校園生活了。在HEC的半年,與其說是體驗這間學校,不如說是更理解CEMS這個學程。畢竟我們上課和其他學程的人分開(有好處,但不必然是好事),幾乎所有的社交活動也是CEMS活動,當然也可以參加HEC幫國際生辦的活動,但多數時候CEMS自身的活動就夠多了。身為CEMSie在剛認識的時候大概不缺共同話題,從home school, exchange school, 到實習和第三語言,介紹完一輪自己差不多就會發現一些共通點或是共同認識的人,然後一起抱怨這個學位設計有多複雜,再幾杯酒精下肚大概就是友誼的開端。也因為會參加這個雙學位的人多少對其他文化抱持比較開放的態度,我在這裡交換覺得連法國人也是和藹可親,當然也有從不出現的法國人(直到學期結束前兩天才又認識一個法國同學跟我說他不太參與活動不太好),但大體來說覺得滿幸運的這個cohort相處和諧,個人感受上也挺互助的。

 

不過跟在瑞典比較大的差異是,大家對課業的態度比較鬆散,一來可能是交換學期,每逢週末,甚至還沒到週末就有一堆人飛出國玩,二來這邊團體報告的份量沒有以前重,又多是自己選組員,很自然大家也會選到跟自己比較容易合作的人,相較起來我覺得沒有在SSE辛苦。另外可能因為法國學制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要就讀HEC會先唸過兩年或三年prepa,類似我們的高中,然後兩年HEC(L3+M1)後一年gap year,最後才是M2,四年結束後,同時授予等同學士和碩士的學歷,如果這四年沒有完成,什麼學歷都拿不到。所以它們沒有真正大學和研究所這樣的差別,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在這邊的課程難度差異很大,有些課程很像是大學入門,也有些課,多數是財務相關的課,如果沒有基礎背景上起來很吃力。但令我比較意外的是HEC開了一些非傳統的商學課程,像是地緣政治學、能源趨勢課,其實這些領域也和商業息息相關,這讓我覺得HEC是以一種比較宏觀的方式在教育學生。

 

這一篇先到這裡了,下一篇再來講講其他五四三。

在〈CEMS 交換學期 – HEC Paris〉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