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回顧 – 現職

去年三月的時候默默換了一份工作。很多人問為什麼離開前公司,其實也沒有什麼非得離開的理由,公司經歷了一個小重組,但還算待我不薄,加了薪換到了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組。還記得第一份工作簽完約那天踏出公司時,我還對自己說無論如何好好待滿五年吧。那天下著小雪,很冷,但內心真的完全準備好為這ㄧ間公司好好賣命個。結果不到一年半再度打臉自己,機緣是之前有緣無份的職位又重新開了缺,輾轉面試後便獲得了目前的職位。當下也沒有看其他機會,真要說為什麼要換工作,大概就是看到了更想做的事,還想多多嘗試。

新的這一份工作是在瑞典5G設備電信商愛立信做全球行銷,就是之前Sony Ericsson那個手機品牌的後半部。職位名稱很抽象地寫進Unifying value proposition,我們組隸屬於策略內容行銷,主要負責的就是定義愛立信的價值主張並在各行銷活動中確保其執行的一致性和共創效應。這大概也屬於以前怎麼想像不到的工作類型。需要這樣的角色的公司通常都具有一定規模,也要對行銷有足夠重視(也就是願意花錢投資的意思)。

剛上任時果不其然有一段不短的陣痛期,通訊產業的調性跟以前做過的電子和金融消費品有很大的差異,行銷的手法也非常不一樣。幸運的是我有帶我的小老闆非常有耐心地補足我知識上的缺乏。小老闆年資十幾年,從工程師做到行銷,從區域市場做到總部,資歷完整經驗豐富,卻非常歡迎我挑戰他的想法或覺得不合理的事。能在職場有亦師亦友的關係真的很難得。

這份工作正式成為我人生目前做過最長的正職,細心一點的人或許會意識到我是在疫情間就職,之後就無縫進入所謂混合式辦公的模式。疫情剛開始之際,有許多關於遠端求職或辦公的教戰守則,不知為什麼我這一年半來覺得沒有什麼太值得分享的技巧或經驗,當時面試也是在線上,第一次見到同事也是上工半年後的事,一切都非常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總結來說,第一次轉職來得毫無預警,面試也算順利,可能就是跟這間公司有緣吧,到目前為止也待得愉快,內部有很多不同的機會也公司也非常鼓勵員工內轉發展不同技能,覺得是一間跟自己三觀有合的公司。如果有人也在其他公司做類似的工作,歡迎聯絡交流分享心得。

五年回顧 – 序

每到八月就提醒自己到瑞典生活又將滿另一年了,不可思議。

昨天跟準備出國唸書的親戚通了電話,他詢問了準備標準化測驗和選系的建議,跟我當年出國前的徬徨如出一徹。五年年如果被問到畢業後要不要回台灣,答案大概是會試試看找工作,運氣好找到的話會先留下來工作個兩三年吧。超過這兩三年的事,當時實在很難想像。

但我現在就站在這個兩三年後的分岔點了。

當時在選學校的時候,我曾經設了兩個條件,一個在大城市(metropolis),一個是學位至少要兩年。現在回頭看這個兩個條件依然覺得滿合理的,但當時讓步接受了斯德哥爾摩,想說它雖然不是metropolis但好歹也是一國之首,結果還是造成了不適應,私心而言斯德哥爾摩的繁華跟台北仍然差了不小的一截,加上語言屏障我仍然常有自我意識綁手綁腳無法舒展的痛苦。這一年又再次重拾瑞典文,也知道這一條路只會長不會短。

待滿了五年,也體認到出國前的各種想望,沒有想像得那麼遙不可及。但這一切仍只能靠時間來體驗。深切感受到資訊不對稱而帶來的各種文化套利有多可觀。許多人懷抱著好奇心踏出家門,想學習觀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但才發覺當自己以為踏進了世界運作中心,卻同時也是將作為一個外來者的自己推向社會少數的那一端。而日日夜夜,就是在這樣的夾縫裡尋求生存,嘗試建立生活。

在瑞典的第五年,我也步入而立。換了一份工作、買房訂婚通通在這一年發生。想多留下一些隻字片語,這一篇姑且當作是序,歡迎訂閱這個部落格繼續看下去,目前暫訂的主題有:

  1. 轉職的契機與新工作內容
  2. 糾纏不斷的瑞典文
  3. 融入一個社會
  4. 對於婚姻的想像與理解
  5. 文化解讀的困難

瑞典簽證大地遊戲 – 工作簽常見拒簽理由

本文原本發在臉書瑞典職涯版,經作者同意轉到這裡來,讓更多人可以看到。也歡迎大家加入討論,幫助彼此早點從移民局畢業。

以下正文:

如果有人有相關經驗的話也歡迎分享,以免後來的人踩到雷。另外這些資訊主要在2022/03時搜集而成,加上移民局隨時可能改資訊,因此一切請以移民局的最新資訊為主。

我這次蒐集的是不同的拒簽的理由,因為我發現有很多拒簽理由都是關於假期、保險的問題,而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想在這裡做個統整跟分享,以免後面的人們踩到雷,也避免我踩雷XD

另外移民局有個規定就是如果在簽證官指出問題之前先把問題給解決了,那麼簽證官會將這些主動行為列入考量。所以還在等待簽證的朋友們也可以確認一下自己提交的資料是否OK喔。可參考Ref. 1。
我絕大多數的資訊都是從The Local新聞上看到的,我會附上相關網址以供參考。

也請大家踴躍分享相關經驗,讓我們一起把這份資料做得更完善~

  1. 四大保險(Health Insurance, Pension Insurance, Injury Insurance, and Life Insurance.)
    1.1 常見問題: 
    沒保險、保險沒有保滿整個工簽時期(例如3月開始工作,5月才有保險,缺了兩個月的保險)、保險的層級不對(Tjänsteman vs Arbetare Level)。
    1.2 確認方式: 
    申請工簽前,跟公司要相關的保險資料並核對。有時候人事以為有保好保滿,但是現實可能跟理想差了億點點,所以核對資料最準。在簽約前也要先跟公司要保險資料並存成PDF檔,要求有保險才開工。Tjänsteman跟Arbetare的差異被當成拒簽的理由是最近The Local報出來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就留給有經驗的人分享吧,最準的就是跟保險公司確認了,記得用有紀錄的方式做確認,例如電子郵件。
    1.3 補充資訊: 
    Pension insurance是在25歲開始生效,因此25歲前沒有Pension insurance應該是OK的,詳情建議跟保險公司確認。另外如果公司有簽Collective Agreement,那麼一般不會有保險問題。小公司、新創公司一般未來可期,但前期比較艱難,所以有時候沒有Collective Agreement,這時就要睜大眼睛仔細確認保險資料了。
    1.4 相關新聞:
    1.4.1 The Local, 2018/05/08, Sales engineer to be deported from Sweden despite landmark ruling
    1.4.2 The Local, 2022/03/28, Australian to be deported from Sweden over ‘world’s most boring admin error’
  2. 假期
    2.1 常見問題: 
    假期沒放夠,1個休假年至少放20天,沒放滿20天不只工簽可能被拒絕,公司也會有問題。Annual Leave Act規定要在夏天放滿20天,不過這方面應該可以酌情調整,但是底線是1個休假年至少放20天。
    2.2 確認方式: 
    薪資條一般會註記放了多少假,確認薪資條確保自己的假有放滿20天。病假、產假、育親假另算。
    2.3 補充資訊: 
    根據Annual Leave Act,一年年假至少25天。另外Sverige Ingenjor公會有提到,如果沒有給加班費,一般會在假期多給5天,也就是一共30天。詳見Ref. 3。另外一個休假年一般是指4/1到次年的3/31這段期間,不過也有公司用1/1到12/31來做計算,所以要跟公司做確認。另外關於假期的詳細計算請跟工會討論。
    2.4 相關新聞:
    2.4.1 The Local, 2018/07/12, I’m being deported because I didn’t take vacation, but Sweden is my home
  3. 離開瑞典
    3.1 常見問題: 
    離開瑞典太久的話,會被移民局視為沒有打算長居瑞典而拒絕給永居。
    3.2 確認方式: 
    看看自己出國多久,有沒有相關紀錄。
    3.3 補充資訊: 
    就算是去歐盟其他國家也算喔,不過因為不可抗力之因素如疾病、懷孕、家人往生等等,可以跟移民局說明後讓移民局酌情處理。
    3.4 建議: 
    離開多久才有問題得以移民局為主,因此出國前可以先跟移民局做確認。
  4. 薪資
    4.1 常見問題: 
    薪資過低,未達瑞典要求的13,000 SEK。或者薪資晚發,又或者年假的薪資晚發太久。
    4.2 確認方式: 
    看看我自己的荷包,嗯,什麼都看不到。
    4.3 補充資訊: 
    只有就業收入才算在內,銀行存款、股票收入不算。如果你有億萬家財、金山銀山,那麼自雇簽比較適合你。但是謹記別用空頭公司去搞移民局,一旦移民局發現資料有問題,那怕取得永居也會被收回,甚至上歐盟黑名單。
    4.4 相關規定: 
    移民局網站,Private individuals/Working in Sweden/Extending a permit
  5. 合約
    5.1 常見問題: 
    合約沒能與Collective Agreement一致。
    5.2 確認方式: 
    Ref. 2跟Ref. 3各提供一個雇傭合約確認清單,同時如果你有加入工會的話,也可以將合約寄給他們請工會幫忙review。
    5.3 補充資訊: 
    工會還提供談薪水建議、各行各業的平均薪資統計資料以及法律建議,如果有進修課程,有的工會也會提供進修補助。所以有繳會費就盡量使用工會的資源吧。
    5.4 常見工會: 
    Unionen, Sveriges Ingenjörer
  6. 歡迎踴躍分享相關經驗,讓這份資訊更完善。:D

Ref. 1, Migrationsverket, Private individuals/Working in Sweden/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work permits
What happens if my employer has corrected a previous defi­ci­ency in my terms of employment?
https://www.migrationsverket.se/…/Frequently-asked…

Ref. 2, Employment Contract Checklist from Unionen
https://www.unionen.se/…/anstallningsavtal-ett…

Ref. 3, Employment Contract Checklist from Sverige Ingenjör
https://www.sverigesingenjorer.se/…/checklist…

瑞典簽證大地遊戲 – 工作簽延簽闖關樹枝圖

本文原本發在臉書瑞典職涯版,經作者同意轉到這裡來,讓更多人可以看到。也歡迎大家加入討論,幫助彼此早點從移民局畢業。

以下正文:

因為我在板上收穫許多幫助,所以想說也來分享我所搜集到的一些資料~這些資訊主要在2022/03時搜集而成,加上移民局隨時可能改政策,因此一切請以移民局的最新資訊為主

以下為工作簽滿兩年後,可能的決策樹枝圖:

這個樹狀圖主要用來給想要長期居留在瑞典的人們一個參考,留瑞典的主要途徑包含:

  1. 短期居留:例如工作簽證、學生簽證、博士簽證等等。
  2. 長期居留:待滿五年即可申請,但是學生簽證期間不算在內。
  3. 永久居留:通常會在第二次工作簽證延簽申請時一起申請,成功就87%海闊天空了。
  4. 公民:基本上99%安全,不用擔心移民局了。

以上不管哪個都要注意不可對移民局有所隱瞞,如果移民局發現資料有問題,就有可能將其取消並且列入歐盟黑名單。

其中大家比較沒聽過的應該就是長期居留(Long-term Resident Permit),這個居留權的特徵是送出申請時會同時自動為你申請永居,通過的話可以同時拿瑞典永居跟歐盟長期居留。這個歐盟長期居留可以讓你在申請其他歐盟簽證時有如神神神助,詳細資訊參考Ref. 1以及Ref. 2關於Long-term Resident的描述。

基本上從樹枝圖可以發現哪怕第二次工作簽證延簽失敗了,如果能拿到第三次工作簽證,那麼就有機會申請長期居留,進而間接取得永居。

如果第一次工作簽證延簽申請失敗,可以試著跟公司講好從移民局核可的代辦的快速通道申請新的工作簽證,一般會在三個月內下來,這段期間就請公司允許你遠端工作或留職停薪或乾脆放假回台灣一波。可參考Ref. 3

遷徙的那一年

(本文寫於2019年一月)

新的一年,總有股一切如故的味道。

現在在愛荷芬Eindhoven,荷蘭的第五大城。這名字是我自己取的,稱呼起來有一種莫名輕盈。比起去年,今年假期沒有特意安排什麼活動,這可能反應了自己心態上已經放了長長的假,不大需要再另外再有什麼活動。前一陣子還想著要去柏林和倫敦看看,但在2018年整年反反覆覆在抵達和道別之後,終究心裡有點疲憊。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注意新環境的種種,想找一個地方靜下來觀看自己的狀態。

若要選2018年代表字,遷徙絕對是直接脫穎而出。遷徙的代價很大,每一次都得重建生活。但也這樣發現一個環境可以影響人多深,還有在一樣的環境裡還是能夠有非常不同的生活型態。儘管生活是被塑造出來的,難免還是被外在有多少元素可以被放進來所牽動。把去年整年的日記掃了一遍,我生活的重心無非就是吃食和人際上。吃食和人際是對一個城市大多數的印象來源。

經歷過2017年底的憂慮,2018年初就以一切將好轉的模樣展開了。在紐約的時日雖然逍遙,但也意識到一些和以前想像不同的事。現在想想現在「這種人在這裡但是心不在,可是心也沒有哪裡可以去」的感覺可能從那時候就開始。覺得紐約很吞噬人心,總要更好,更多,更exclusive的機會。我記得地鐵裡的人總是彌漫一種疲憊,雖然「有一定財務能力才能過得快活」這個道理幾乎在每個城市都適用,但在紐約為最。也許更可怕的是,在這裏擁有再多仍然嫌少。

新加坡也令人有同樣的感受,比起紐約更無奈的是這樣的氛圍似乎滲透更深,更單一化。紐約多多少少還有藝術創作的能量,或是對社會不公懷抱反抗的野心等,新加坡多的是為求更多金錢利益而來的企圖心,這兩個地方都能輕易看到社會裡殘喘的人,那些在紐約地鐵訴說自身故事的人,在那咖啡店帶著英國腔的婦人,跟我說年輕的她如何錯失機會,現在成了一個沒沒無名的設計師,說她無法一次買太多的菜,太重提不回家。而那些在新加坡開Uber年邁的中老年人,告訴我兒輩不見他們了,出來掙錢也是不願意的,而開車賺的錢得被抽成,被車子租金分攤,攢下的錢如此稀薄,能不能給他們五顆星,這對他很是重要的。

在巴黎的時光,雖然也是看見壁野分明的階層,看黃背心的憤怒跟六區滿櫥窗的奢品展示,但法國人總給我一種又包容又愛抱怨的矛盾,嘴上老是在抱怨,但也給了這世界更多寬容,遊行也好罷工也好,翻個白眼自己的日子還是得過下去,那些人就上街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只是這樣的矛盾反而讓人更能有安身立命的空間。法國人不總艷羨他人的,他們就是無所謂地過自己的生活,沒有假清高的憐憫,也沒有裝模作樣的炫耀,我突然覺得為什麼這一年流轉了這些地方,總是對法國抱有最高的評價,其實原因也不只是我懷抱很低期待,也是因為法國人特別真實,沒有過多偽善的笑,相處起來反而輕鬆。更遑論這城市未受戰爭摧殘的美的模樣,儘管危險,角落總藏有不懷好意,也還是迷人。

斯德哥爾摩,無論如何大概是這輩子一個刻苦銘心的地方了。畢竟一年半的時間,足以納上豐沛的記憶。我看到自己2018四月以後的瑞典生活,有了以前在台灣的輪廓。我記得在那樣陽光明媚的日子,今年的課業進行得扎實,比起前一年更步上軌道,三月人生第一次滑雪,離開首都才能更知道這個國家真實的模樣,又是在春天緩步到來的時節,很幸運看到都是溫婉美好的那一面。然後看著研究計畫在四五月漸漸成形,順利交出。期間五月第一次回台灣的時候,記得隔日躺在房間的床上醒來,有一種恍如隔世,但再隔兩個月回家,所有一切就好像昨日,我不曾離開。

2018,最幸運的是走訪了這麼多地方。只是在各個城市流動,容易掉入了空蕩,大概就是人在這裡但是心不在,可以心也沒有哪裡可以去的狀態。來訪的人很多,總是來了又走,有時重複著類似的行程,就覺得是人生縮影,我們重複著一樣的疑問,一樣的追尋,一樣的滿足和失落。就像城市有著極為相似的生活型態那樣了無新意。但如果像烏干達那樣完全地顛覆節奏,毫無秩序的交通,遠低於習慣水平的衛生習慣,漫天的塵土和無數昆蟲,卻又仍無法全盤接受。

下半年的台灣也被發生了各種國家大事,在國外身為台灣人這件事會被更鮮明地彰顯出來。身為一個邊緣島國,第一次有人跟我說It is really cool that you are from Taiwan. 我還滿頭問號,但想想我曾經跟一個冰島人講過類似的話,才多少理解那樣的心態。只是妳也發覺,離台灣這樣遠了,那裡發生的事還是這樣牽動情緒,離國前說是要把自己至少要在心境上不卑不亢,果然還是很困難的。對著法國同學報告快一個小時後,又更知道自己是很掛心的,常常動不動就看了幾小時的社論跟分析,和人討論起來熱烈。其他國家的社會問題也罷,搭幾個小時的飛機或許就拋向腦後了,台灣這解不開又各說各話的政治困局,或是大大小小的社會變革,是無論離得多遠,都還是放不下的。

活了這麼多個年頭,依然不知道成長的實質意義是什麼,我只能感到自己在轉化,或是透過不同環境和事件,對自己稍微多一點點了解。我不再像小時候,去到一個城市常興沖沖地到二手市場去,一來身邊的物品實在太多,不太能再買什麼無用的東西,二來這一兩年對於二手的東西似乎比較不能接受,總覺得有一個氣或味沾染在上面。但到每個地方,還是很愛去博物館的,老實說還是常抱持著一種觀光客的心態罷,很速食地很淺薄地獲得資訊,倒是對植物園變得特別有興趣,看瑞典熱帶植物園的違和感,新加坡那種現代城市裡終於有了綠洲的涼爽,當然還有巴黎將要入冬生命力凋零的蒼涼,真的是很好看。

而這一年認識了這麼多人,也是明白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更沒有非去不可的派對。

瑞典 找工作簽申請流程

(本篇寫於2019年七月,請以當前政策流程為主)

今天終於拿到找工作簽,這個過程有點奇葩,加上板上好像沒有太多資訊,所以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般最重要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時候該申請,因為申請要求學位證明,理論上是要拿到學位才有可能有學位證明,但學生簽證一般到期是6/30,課程也可能六月才結束。最保險的做法應該是修完所有課,拿到成績之後,請學校開立學分已修完的證明,再開始申請,否則移民局可能以文件不齊拒絕你。板上有一篇兩天被拒絕的血淚文可以參考。但缺點就是「可能」會等比較久,會被困在瑞典比較久,但比起收到rejection可能會影響之後的申請,同時浪費一千克朗,晚送還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在簽證過期前遞交申請,就能在瑞典合法居留,可以做非permanent job。

申請通過後,因為遲遲沒有收到卡,打了幾通電話給移民局,心得有四: 1. 電話要等非常久,不管前面有幾個人。我早上打前面只有兩個人等了快一小時,下午打前面有17個人也不過等了快一個半小時。2. 不同的服務專員對相同問題可能有不同答案 3. 他們給的資訊可能是錯的(移民局營業電話、營業時間、負責業務),代表你可能會白跑一趟 4. 如果他們要幫你轉到其他單位,務必跟他們拿電話號碼,因為轉過去很可能會莫名其妙斷掉。

以下附上我的時間表[結果出來前]

一月中-詢問何時應該送件,回覆問我人口號,但掉到垃圾桶我沒看到

三月中-不管三七二十一送件(這是錯誤的,請不要重蹈覆徹)

四月中-第一次被要求補件五月底-第一次主動補件。(我完成全部課程,成績還沒出來,學校開了一張文件,大致說我已完成所有課程,有信心我會準時完成學位)

六月中-第二次主動補件。(成績全部出來,學校開了一張我學分全部拿到的文件)

六月14日-照相+採指紋完成

六月24日-第二次被要求補件,我補的文件同第二次主動補件內容

[結果出來後]

Jul. 4 收到移民局說結果已出

Jul. 17 遲遲沒收到信打電話去問,移民局的人表示我的申請通過,但沒有居留證製作紀錄,建議我再錄一次指紋(我:你跟我開什麼玩笑)。理論上採過指紋,只要申請通過系統就會自動製作居留證並寄送,但顯然我這個環節出問題。Jul. 18 不信邪再打一次電話,這次移民局跟我說我的卡地址錯誤被退回,說我可以當天去Sundbyberg領取。我去了,結果工作人員跟我說他們改了規定,只有一三五才處理相關業務。

Jul. 19 再去一次移民局,移民局推測,我6/14錄完指紋後,系統抓到去年申請的資料,製作了6/30到期的居留證,然後6/18寄出,後來7/12被退回(因為信箱是c/o),發現錯誤,卡就被銷毀了。之後也沒有人聯絡我,直到這一天。我同時再錄一次指紋

Jul. 25 終於收到居留證

個人是覺得過程滿多舛,建議印指紋的時候可以詢問能不能親自取件,瑞典的郵政系統真的令人不是很放心。大概是這樣。

離台四年的碎念

2017年的8月15日,是我離開台灣前往瑞典唸書的日子。

這一個網誌最一開始的名字叫瑞典時序,起心動念是分享瑞典求學求職的相關資訊,因為一來當年網路上能找到的中文相關資訊相對稀少,再來是因為聽到我要來瑞典唸碩士,很多來自他人的問題都一再重複, 乾脆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所以一開始文章的性質多以實用為主,也有帶敘實性的生活紀錄,而本部落格長期不墜的熱門文章是GMAT自修準備心得,這要感謝Donz GMAT在他部落格上分享了這篇文章,穩定地帶來每日瀏覽數。

在開始這個部落格的時候,關於未來的模樣非常遙遠,很多事情都是在一片混沌之中,例如畢業之後不用說哪一個國家,連會做什麼樣的工作也沒有個頭緒。關於這個部落格的未來更是,既然分享留學資訊的目的已經達成,有一種畢業後這裡的階段性任務也結束了,任憑雜草叢生也無妨,於是2020我就僅僅發了一篇回台隔離的紀錄

但畢竟是個有話想說的人。

年初對於新的一年總有一股雄心壯志,今年訂下了寫作目標,第一篇就寫疫情,那是一篇很認真花時間寫的文章,寫算給住在瑞典的自己一個交代。當遇到了一個世紀大流行病,每天都跟前一天八十七分像,該怎麼理解瑞典跟台灣這兩個平行時空,於我是個值得一問的問題。本來只想寫一篇抒情紀錄,不小心就寫成了長篇大論,乾脆投給了從小看到大的天下獨立評論,獲得刊出還是小小開心了一下。人生任務解鎖加一。

文章有人看向來是繼續寫下去的最佳動力。雖然沒有達到一個月一篇的目標,但總是比去年多寫了很多。讀者反饋的即時性和數量都大幅上升,每一則回應跟反饋都累積成發下一篇文章的養分。從這個部落格也時不時收到信件,常常在來信問題中看到以前的自己,希望自己多少有像四年前幫過自己的人一樣解開了一點疑惑,雖然大部分的問題,只能讓時間來回答。

今年生日的時候,決定給自己的禮物是把這裡的網址改成自己的名字。這麼做的主因是想淡化這裡的瑞典色彩。我其實在決定來瑞典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動機都是基於職涯考量,學費總是要賺回來。對瑞典乃至北歐的憧憬倒是相當稀薄,至多對瑞典因著距離產生的美感有點興致,我對瑞典文毫無興趣,不認識任何瑞典人,沒有真的思考過在社會福利國家生活是什麼意思,更從來沒有考慮過要在瑞典待上一輩子。離開時,我知道我會離家很遠,會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如此而已。

在瑞典生活,可以談的主題很多,但四年過去,與其說我在瑞典認識瑞典,不如說我從瑞典認識世界。一來是我在學校在公司遇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成為至交的各國朋友,其多樣性帶給我的刺激和影響遠大於瑞典社會本身。二來是離開了學校進入職場,可以談論的主題又更加多元,同時我也希望自己不要老是只談工作,雖然瑞典職涯相關的分享總是帶來高流量(因為實在太少人在講),但生活還是有其他值得花費力氣的地方,分一些思緒過去有益身心健康。

四年後的今天,當初的不確定性漸漸被敲磨搥揉出了一個形狀,其實說我在瑞典四年並不準確,因為碩士期間我有大半時間不在瑞典,真正跟瑞典建立情感還是在新冠後,各地鎖國讓我們切切實實地成為命運共同體了。但離台四年是準確的,離開台灣這麼長的時間,終究成為一位了一位異鄉人,這其實比我想像地困難,在海外生活如盲飲雞尾酒,視覺有點刺激喝起來有點踩雷又有點醉的危險,但時不時還是會感念單純的母體奶水,像是和同事開會竟然有次不假思索說出了「對!」,再寫下去又會是滿紙盡荒唐,明天忙搬家,擇日再聊。

部落格換一個名稱,說穿了還是換湯不換藥,但背後有新的期許和走向,最後一樣老掉牙地希望自己多寫。而沒錯這是一篇沒有重點的流水帳,感謝你看到這邊。

初來乍到瑞典 – 那些幫你省時省力省錢的App們

在瑞典生活,會有一些APP是在瑞典使用率特別高的,出了瑞典就彷彿可以刪除。其實隨著在瑞典生活久而久之多多少少也會把這些App備齊,但想說寫下來做個紀錄整理給剛搬到瑞典的人參考好像也還行,或許可以加個速讓菜鳥的生活步上軌道(不過現在新冠不知道是有多少人要搬來瑞典…)。(以下超連結以iOS為主,Android應該名字都一樣)

[ 交通 ] 
SL – 台北搭公車的瑞典搭地鐵版,非常實用,好像比google map還準,如果地鐵如果有什麼三長兩短也通常會在上面說明,但要會瑞典文。以前這個app也常用來買票,但現在信用卡可以直接刷了使用率就直接大幅下降。

SJ – SL的火車版,簡單來說就是國鐵app,可以查路線買票累積點數等等,實用。


[生活 ] 
Espresso House – 疫情前使用率很高的app,可以存錢進去,時不時有各種折扣,很方便。(在他們家被偷還幫他們打廣告,我真的是個好人。)


ICA – 其實我沒有那麼常用這個app,頂多就是輸入幾個食材,看看上面的食譜。但ICA app可以列採買清單、查特價品,感覺是滿方便的。


Hemnet – 有想要買房子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這個App,簡單來說就是瑞典(幾乎)所有要賣出的房子都會在上面展示,就算沒有要買房子也可以裝來看看人家怎麼佈置屋子,這裡才是真正滿滿的北歐風。

PostNord – 是這裡有著中華郵政地位但沒有中華郵政可靠的單位,通常信件包裹寄出後會有一組序號可以用這個app追蹤寄送進度。(感謝網友補充)


[ 省錢 ] 
Prisjakt – 英文版好像叫PriceSpy。顧名思義就是個價錢追蹤app。我買到3C通常會在上面查一下然後儲存,等有特價的時候再買。之前還有買到價錢很漂亮的鑄鐵鍋也是託這個app的福。如果你也有霧丸傾向推薦裝一下。


Blocket – 瑞典最大的交易網站。其實講交易不太準確,因為它也可以找房子找工作。但我想比較常用的功能可能是二手物交易,小到看起來真的沒什麼用的小東西或是各種鍋碗瓢盆,大到車子房子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我還有朋友在上面找到他的寵物兔。


我在上面買過便宜到像是用送而且狀況良好的傢俱,也在上面找到很不錯的租屋,有些人會在blocket上面登自己的照片跟簡介讓房東聯絡,也是很有效的找房方式。來瑞典要入境隨俗他們熱愛舊物利用的文化,Blocket首推第一名。不過上面的的詐騙也很多,使用的時候要小心。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好奇查了一下他們的數據,2020年每個月有一億次的瀏覽量,2019年上面登的廣告近七千億克朗,約相當于瑞典15%的GPD,真的相當驚人)


Kivra – 這是一個實體地址的數位信箱概念,很多政府機關的信都可以透過這個app收,像是每年稅務局的報稅通知,或是各種保險公司也會透過這個app寄送帳單。我的工會也會把每月會費帳單寄到這個app,然後連結Swish直接繳款,很方便。(感謝網友補充)

Tiptapp – 好像有點難定義這個app,但簡單來說他可以幫你搬家、清除/送出大型廢物和問有沒有人有不要的傢俱。很實用的是第一個功能,基本上在斯德哥爾摩沒有房子的話很可能需要一直搬家,在這個app上可以刊登自己要搬多少行李跟願付價格,如果有司機可以接受他就會收單。這個app的好處是通常司機都有小貨車之類的,不會像uber叫過來可能不夠放(而且uber本意也不是幫人搬家),預算也可以自己控制,通常會比自己租車便宜。

Tiendeo – 這是一個每週一會更新各大超市當週特價商品的平台,如果住家附近有不同的超市還蠻實用的。它也有剪貼功能,可以記錄自己有興趣的品項。(感謝網友補充)

Bower – 這是一個鼓勵資源回收的app,掃描要回收品包裝上的條碼可以得到一點,集滿25點可換5克朗的現金回饋,每月上限20克朗,也可以把這些現金回饋指定捐給非營利組織。點數也可以換產品特價券。(感謝網友補充)

(2022/11/4更新)

RefunderPay – 最近用到最好用的信用卡。瑞典不玩台灣銀行們各種信用卡優惠殺到見骨那一套,我用過Amex跟Remember都沒有Redunderpay來得有感。簡單來說就是一張VISA信用卡「所有」消費都有1%優惠,如果搭配他們的平台上消費,針對不同品牌現金回饋就再加不同乘數。例如現在ASOS在refunder.se上是3.5%回饋,如果在平台上買並用RefunderPay結帳就會有總共4.5%的優惠。回饋是直接退現金到你的銀行帳戶,真的相當有感,推薦大家在節結帳前花五秒搜尋品牌是否有有效折扣碼,一來一往隨隨便便都可以拿回幾十克朗。至於年費,第一年免年費,第二年開始一年是350克朗。看在我那麼認真寫文章的份上,用這個推薦連結 (https://www.refunder.se/p/62d132724fa8c)你我都會得到200克朗 (至少現在的規定是這樣)。

https://www.refunder.se/p/62d132724fa8c


[ 飲食 ] 
外送平台應該不用特別介紹,最大的就那幾個: UberEats、Foodora、Boltfood、Wolt。我使用頻率最高的應該是Foodora,時不時會有折扣活動,客訴流程做得很好,UberEats每十五分鐘會換一次免運店家,不太餓的時候可以一直刷,Bolt有些餐廳會有餐點打到不錯的折,Wolt倒是從未使用。

如果你還沒有用過這些外送app,這裏有我的推薦碼: 
UberEats: eats-kims12y2ue,或是從這個連結申請,你的前兩筆交易會得到100SEK折扣(至少現在的活動是這樣)

Foodora: 從這個連結申請,你的第一筆訂單會有50SEK的折扣。你使用的話,我也會得到一些回饋,你當然不需要用,但用了我會感謝你。

去餐廳用餐的話推薦TheFork,很多餐廳會有真折扣,不是把售價提高再打折的假行銷,累積一定訂位次數可以有虛擬貨幣Yums下次可在指定的餐廳結帳時用。

Karma – 這是一個很瑞典的app,主要是為了解決剩食問題。在這個app上你會看到附近願意將多餘食物低價(通常在五折左右)賣出的店家及品項,我常看到expresso、7-11在上面出現,偶爾也有飯店,前公司裡也有karma冰箱,會有店家把快過期的食物放過來,都可以用這個app直接訂購。

Too Good To Go – 這是跟Karma 八十七分像的app,來自丹麥,也是透過連結商店的低價賣出剩食,還有所謂的食物驚喜包可以選。他們也有跟hemkop合作,有當天的麵包驚喜包可以選。

[ 醫療 ] 

Doktor.seKRY 都是線上看診服務。KRY 據說目前有提供免費的covid PCT測試,可以直接在app查詢測驗結果。(感謝網友補充)


我其實是個不太會上網買東西逛網拍的人,會看的就幾家愛牌,所以不太知道好的購物網站。但瑞典一般店家線上銷售都做得滿好的,似乎沒有亞馬遜那種在美國幾乎有壟斷地位的大型網路銷售平台,我用過一次瑞典亞馬遜,經驗就是悲劇而已,不覺得值得推薦。

[金融 ] 
Revolut – 這應該不用特別介紹,由於瑞典與眾不同用克朗,讓Revolut成為在歐洲旅遊走跳,轉換歐元非常方便的App。雖然一般的銀行卡理論上都可以直接刷,但看銀行可能不一定會收手續費或是轉換匯率不划算,所以我還是有辦revolut。辦卡超級簡單,線上填一填就可以了,現在還有買美股跟加密貨幣的服務(請自己注意手續費是否划算)。

我的推薦碼在這裡:Join me and over 20 million users who love Revolut. Sign up with my link below: https://revolut.com/referral/kimijgx!SEP1-22-AR

Swish – 剛搬來開始用這個APP第一次感到瑞典是個先進國家(台灣那時候還沒有相對應的服務,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了)。其實不是什麼很厲害的app,就是一個有身份驗證的即時交易app,沒有轉錢之外的功能。我們說瑞典現金沒有大多用處很大的原因也是零錢交換大多都是靠Swish解決,小攤販或小店絕大多數都可以用Swish付款,線上購物也會有swish的選項,我則是常用在跟朋友吃飯分錢上。其實有滿多類似功能的app像paypal 或是 revolut,但swish在瑞典是最普遍的。注意一下要有人口號才能用。

AvanzaNordnet – 這兩個都是線上投資瑞典股市的app,應該是瑞典最大的兩間,我自己是用Nordnet,註冊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用戶等級,收的手續費不一樣。也要注意買賣股票的報稅問題,如果不是大量交易的專業投資人,開ISK比較方便,不要自己算要繳多少稅。

銀行App & BankID – 這兩個帳號在你開戶的時候應該就會在行員指導下辦好了,如果還沒的話務必裝一下知道自己財務狀況。大的銀行滿多都跟Tink買了分析支出的服務,一目瞭然知道自己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房屋保險 – 瑞典租房買房房屋保險是強制的,保險公司眾多剛開始研究的時候眼花撩亂,比較聽到有人推的是Trygg Hansa 和 Hedvig,但我選Hedvig,原因是App介面設計現代操作簡單,而且全!英!文!。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需要申報的理賠,但聽說服務也相當不錯撥款也快速。如果想申辦的話,這裡有:

每個月你我終身各折10克朗的推薦連結:https://www.hedvig.com/se-en/forever/CJ0ABH


這一篇真的是滿滿的金牛魂,希望有幫到大家啦!

29th

生日這天,想了想過去一年是怎麼過去的。去年此時,陽光燦燦,當時我住的地方旁邊有一片樹林,從窗外看出去有幾顆大岩石堆疊,大概是一個半的成人高,得要好幾個人合抱才能圍繞一圈,鮮少人經過這一帶,但那一天有好幾個小朋友就爬上那幾顆石頭在周遭玩耍,或是躲在石縫之間要人來尋。我在高處看他們看了好久,那是去年新冠爆發後,世界靜止後幾個月以來,非常動態的時刻,有孩子的笑鬧和鳥鳴,綠蔭晃晃,病毒這樣可怕的概念好像不存在一樣。

經過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眼下的生活史無前例地平靜知足,幾乎是無所求地過上每一天。以前是在懶得煮飯又不太餓的時候會去速食餐廳隨便點一份雞塊果腹,現在這樣點外送去外頭餐廳是一週裡的大事。疫情之下,會因為極小的事情感到開心,也對未來沒有太多奢望。小時候學歷史總是充滿樂觀主義式的敘述,以為世界正在義無反顧地往更好的方向走去,現在覺得那只是一種幻覺,我們就活在歷史之中,而歷史並沒有自我意識要往好的方向走,只是一日流過一日,多數人事物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好聽一點說一個人是浩瀚宇宙的一枚星子,直白一點就連一粒沙塵或許都比我們雋永。

而ㄧ年的時間,又是那麼淺薄,輕如蟬翼。但或許這一年對我的人生還是有著定錨的意義。意料之外地換了工作,好像(被動地)選到了一份符合志趣的產業又比較擅長的職能,在職涯道路上的焦慮和迷惘比起以往平和了許多。前一陣子甚至有一種類似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對於要怎麼理解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跟能做出的改變有比較好的認識(雖然還是很難準確地描述那到底是什麼),覺得實在太幸運公司願意給予這樣幾乎無可挑惕的機會, 還有人願意每天花一小時教我產業職場及人生的道理。還在蜜月期至今依然鬼遮眼地每日開心起床上班。

這一份工作也確定了我沒意外地會在瑞典再待上好一陣子的計畫。除了瑞典介在有和沒有的防疫政策以及仍然零零落落的瑞典文毫無長進令人失望,最近深覺得自己當時誤打誤撞選了一個冷門國家搞不好是此生最大福氣之一,意料之外獲得了無止盡乾淨的水和空氣,沒有瘋子在路上隨便攻擊亞洲人的惡意,還有生養小孩最划算友善的環境之一。我還是有很討厭瑞典的地方(像是黑起來要人命的冬天),還有很多覺得匪夷所思的思維和行為,但漸漸在無聊生活中看見並理解瘋狂世界少有的平靜和緩慢有多珍貴。像是開始在窗台種植香草,等一株番茄長大,像是一整個下午的行程只有到處走路,或是燉上一鍋紅酒牛肉。

高高對我的包容,是另ㄧ個漸漸把瑞典當第二個家的原因。他時常讓我感覺被愛。戀人是面對面的,從他身上才深切明白自己有多難相處。去年反省了自己在他鄉生存的空虛感可能來自於需要適應太多不同面向而感到各種綁手綁腳的自我,而能讓我恣意任性,怎麼樣都沒被嚇跑的高高常常就成為那個劇場落幕後負責承接我所有情緒的人。恭喜我們還是相安無事地一起度過了兩年,承諾彼此更長久的陪伴和學習。

我還是想念人群雜沓的擁擠,觥籌交錯的能量和笑聲,想知道你生活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上次回台灣深切感受到自己在台灣的生活已經漸漸失去痕跡,本來以為會留給我的空間,不是堆滿了雜物就是已經拆除。人們開始遷移到新的城市,有新的工作,和新的人建造新的生活,太小的事似乎不值得在短短見面的幾小時鉅細靡遺交代,而太大的事情又豈能在三言兩語中講完。講講結論總是簡單的,但我在過程裡永遠缺席了。以往生日總是會見面的(負責幫單身的我過生日)那些人,現在只能講一句希望近年還有機會一起過生日。

早上醒來,過了平凡但多了一點點起伏的一天,醒來一樣賴床,高高像在其他週末一樣準備了早午餐,不同是生日這天有了吃蛋糕的特權,還要高高唱了中文的生日快樂歌,假掰地在春暖花開的住處周遭照了很多相,本來說要下整一天的雨在傍晚突然陽光乍現, 一起沿著水畔慢慢散步到了餐廳,沿途盡是綠草連天,湖光粼粼的水色,一起在傍水的餐廳好好地吃了一頓飯。接下來一年,就是二字頭的最後一年了。好像真的沒什麼特別想企求的,只希望我們都平安度過這一波疫情,早日相見。

今年的蛋糕,後面是我在廚房裡上班的地方。